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5篇

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5篇

时间:2023-04-28 21:55:02 浏览次数:

篇一: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团结精神的例子有哪些?

  古今中外体现了团结的事例有:

  1、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奋进,使“两弹一星”成为上世纪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伟业之一。

  2、老一代中国女排队员们团结拼搏,上世纪八十年代荣获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五连冠”。郎平、孙晋芳、张蓉芳、梁艳、杨锡兰等已成为当时中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

  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解放军、武警官兵与医疗救护人员及无数志愿者团结一心,全力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而抗震小英雄陈浩的事迹更令国人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团结的民族、永远不可战胜的民族。

  4、画《两驴吃草》画的是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反向走各去吃自我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我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

  5、雁群在组织中,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当队伍中途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大雁的青壮派,有负责雁群安全的巡视放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而那只放哨的大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非常警惕,恪尽职守,非常具有牺牲精神。

  作文素材Ⅰ中国精神系列——团结精神

  核心内涵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这一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从抗疫中体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北斗建设体现的“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从扶贫攻坚的“一个都不能少”,再到助力全球抗疫的“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无不深刻体现着这种民族基因。

  因此,掌握好关于团结精神的内涵以及较为经典的表达,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角度的作文题目。

  总结性表达

  1.人民团结

  (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千千万万中国人前赴后继加入抗疫战斗。医护人员成就“最美逆行”,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广大群众捐款捐物……一个个战疫故事、感人瞬间,无不体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传承,无不传递着“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少出门、少聚会”没有拉远我们的距离,反而让休戚与共的心贴得更近;“高致病、高传染”没有击垮我们的防线,反而让守望相助的手握得更紧。由此,我们更加认识到全国人民的团结铸成了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形成战无不胜的合力。

  (2)

  回首过往,无论是白手起家“建设一个新世界”,还是勒紧裤腰带研制“两弹一星”;无论是建三峡、修高铁、办奥运,还是实现“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无论是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浪,中国人民总能迸发“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总能书写“人心齐,泰山移”的动人篇章。

  2.民族团结

  (1)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精诚团结,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一心,在前进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未来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

  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的金玉良言,从“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团结统一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3)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留下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制迁都、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等各民族共融共通的佳话。些这都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伟大团结精神的真实写照。

  3.世界团结

  (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最后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处于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类应该如何应对?这场疫情已经给出了答案。“战胜疫情,规则就是团结、团结、团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是呼吁。“这次大流行病,给世界大团结做出了很好例证。”。

  (2)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是人类战胜危机继续前行的希望。正如基辛格在《新冠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一文中所强调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靠自己的努力战胜病毒;解决当前的需要,最终必须与全球合作的愿景和计划相结合。

  (3)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在这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国应该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4)

  “兄弟无远,携手同行”“铁杆情谊,同舟共济”“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这些写在中国对外援助物资上的话语,记录着携手抗疫的中国行动,彰显着共克时艰的中国担当。大疫当前,团结合作才是正道。回首过往,人类文明史既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也是一部全球交融合作的进步史。“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在病毒肆虐的今天,团结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更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篇二: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活动重点:

  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活动难点:

  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小学生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2、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师:民族团结一家亲。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

  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大。

  二、加深认识

  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

  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3.

  讨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三、讲民族团结小故事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3、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讲故事比赛。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非常成功,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篇三: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初级中学位于00村,这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村,作为该回族乡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学校虽成立多年但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开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中学共有师生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36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高达70%以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共筑新型民族关系。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在全校广泛开展"五观"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四个高度认同"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主旋律,做到了个个通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民族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学校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校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组织教师专题培训,通过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手抄报、主题班会、电子屏幕、宣传栏等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设置课程,强化教学。一是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学校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二是教材使用规范,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文化教育活动。能按时上课,每个学期都能认真完成学时,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民族团结教育汇报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留适当作业,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测试。三是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着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了解各

  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四是教学中,教师能够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时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四、开展主题活动,提高民族意识。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一是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为契机,开展了"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二是利用校园广播站,开展"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宣传活动。3、通过主题班队会,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

  五、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有些班级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

  风俗习惯等。此次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各学科老师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例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以此来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精神面貌。族知识的兴趣,更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七、做好斋月期间的工作,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为做好此项工作,我校在斋月来临之前,专门召开教职工大会,做出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学校食堂伙食进行检查,保证学生生活质量,学生宿舍加强检查制度。

  通过以上各种各样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基本能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其次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哪一个民族都缺一不可。再次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学生真正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学生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尊重民族、团结民族的意识在学生的心底萌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这是大

  寨回族乡初级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以上这些举措增强了全校师生民族团结的庄严感,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情操。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个别师生还不重视,参与意识不强,二是个别班级的主题班会组织准备不充分,效果不是很好,三是结对子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扩大,四中学生中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学校树立的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还不够广泛。

  总之,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了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在青少年的心底扎下根成为学校的艰巨任务,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各族同学和师生彼此信赖,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篇四: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中华民族大团结历史事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

  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篇五: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六个一”“六过关”,营造校园健康和谐生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案例*

  摘要:我校民族生所占的比例大,校园里民族团结影响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我校结合校情开展了一系列“六个一”,校园生活“六过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对校园的和谐进步起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六个一”;校园生活“六过关”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的增加,我校有全日制生488人,加上民族高中学生240人,校园内有师生员工近一千人,而且由于学生身份不同、学校性质不同,校园里出现了一校三治,民族高中部由县一中教学管理,职高综合实验班聘一中教师教学由职高管理,职高就业班学生由职高、攀枝花技师学院教学管理,两套作息制度,三套管理模式。我校的488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263人,已占学生数54%,学生除本县的外,还有来自邻近的四川的学生,本市的永胜、宁蒗、玉龙及本省外地州的学生。由于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大,分布广,生活地域、环境不同、民族习性不同,管理难,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

  1.

  发生的案例及处理

  【案例1】来自宁蒗的高一新生李尔博(彝族),星期六不回家,就去高二男生宿舍找老乡陈志光(彝族)玩,陈志光不在,看着陈志光床下有一双漂亮的鞋子,看看旁边床上有个同学(张旭)躺着耍手机,就给他同学说:“这双鞋子我提去打球穿哈,他回来,你给他说哈”,李尔博提着鞋就走了,穿着鞋周末打了两天球,未提去还。星期天晚上学生回来了,睡陈志光上床的汉族同学唐浩宇回宿舍发现,放床下的花了800多元买来的不到一个月的鞋不在了,很着急,就

  到本班同学宿舍找,未找到,又到本层楼宿舍找也未找到,也没人告诉鞋去哪儿了,找了两天,本宿舍的同学一起帮忙,扩大范围到其他楼层宿舍找,终于在李尔博床下找到了,但鞋子已被弄破了一点。于是唐浩宇便很气愤的揪住李尔博,认为李尔博偷了他的鞋,而李尔博认为他是借的陈志光的鞋穿,他也给当时在宿舍里的张旭说了的,而张旭忙算玩手机,把这件事给忘了,唐浩宇找鞋时他未说,在彝族家看来,好朋友之间,好东西大伙吃,好东西大伙用,好的衣服大伙穿,陈志光有双好鞋他借去穿穿,是很自然的事。而唐浩宇是汉族学生,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省吃俭用花800多元买的鞋,自己都舍不得穿,被李尔博穿烂了,且不说他偷鞋,就凭穿烂了,鞋也不要了,私下要李尔博赔600元。李尔博那拿得出钱,又不敢给家里说,唐浩宇天天逼着李尔博赔钱,双方僵持了几天,几乎要出现打架的地步,其他学生也不给老师说,细心的班主任发现几天来李尔博上课时神情不对,一问才知道此事,学保科刘科长介入解决此事,才真相大白,反复做唐浩宇的工作,请他理解李尔博的民族习惯,最后唐浩宇也是大开口,鞋要,并要求李尔博赔唐浩宇400元。但李尔博没钱,为了平息此事,也是对李尔博一个教育,班主任、刘科长一人出100元,李尔博出200元,先由老师垫付,才了结唐浩宇的400元,学生双方的矛盾得到化解。

  【案例2】

  分宿舍也是个难题。男女生都有提出,自己要跟认识的同学住一起,有的才住几天,要求换宿舍,学生要求,甚至家长反应,有的还提出不换宿舍要退学了。一问,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许多都是学生习惯问题。住着汉族同学多的宿舍,歧视少数民族学生,不洗脚,不讲卫生等,住着少数民族学生多的宿舍,在宿舍里讲民族话,其他学生无法沟通融入。

  【案例3】在饭厅打饭排队,高二的汉族学生候国超排在前面,要打饭了,看到自己的碗脏,就走出队列去洗,回来又站回原位,后面是一位高一建档立卡户民族高中的学生(傈僳族)王鑫,他认为候国超插队。而候国超分辨说他排着队的,他只是走出去洗了一下碗,侯国超打了饭,从王鑫身旁过,看了王鑫一眼,并用肩膀撞了他一下,王鑫同学认为侯国超威胁他,于是叫来同学要“教育”侯国超,候国超同班的同学一看,嘿,一个高一学生还敢光天华日之下“聚众斗殴”,于是路见不平,几个同学又想“教育”王鑫,教师发现及时,制止了,但王鑫,事后去医院做了检查,并提出赔付自己的医疗费和衣服被弄坏的钱,不然

  他不读书。建档立卡户学生不读书了,这可了得!最后经过学保科刘科长和一中分管纪律的姜老师的共同努力,双方达成协议,候国超等几人赔付王鑫共计1600元,此事才能告一段落。

  二、措施及方法

  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出现很多不融洽的现象,由此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安全和学习,这不得不引起了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思考。由此学校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各名族大团结:

  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我们把“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进步”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实施民族团结“六个一”,校园生活“六过关”活动,最终达到各“民族同学团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在全校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个讲座,一次民族知识竞赛,一次民族服饰PPT展示,教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一场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欣赏,组织一场文艺晚会。

  1、由德育教师承担,在全校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共处促进步”为主题的讲座。给学生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表现,民族团结(为什么?怎么做?),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措施)?充分让学生了解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由教导处组织一次民族知识竞赛:教导处组织印制试卷,统一时间,开展的民族知识竞赛。让学生充分熟悉、加深认识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营造渲染学习民族团结基本知识的氛围。

  3、由艺术欣赏课教师组织一次民族服饰展示。教师收集整理一些民族服饰,制作成PPT,通过展示部分民族服饰,讲解其特色,欣赏了解各民族文化。

  4、由音乐课教师教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谁也离不开谁》。

  同居祖国的山呀哎,同饮祖国的水。命运紧相连,心如兄和妹。民族不分大与小哟!民族不分大与小谁也离不开谁。噢吼啊呀唻,谁也离不开谁。

  重担靠大家挑啊哎,宏图靠众手绘,前进在红旗下,团结在党周围,各族人民大团结哟,各族人民大团结谁也离不开谁,噢吼,阿亚勒,谁也离不开谁!

  5、由音乐老师组织一场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欣赏。通过音乐老师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舞蹈视屏,播放给学生观看,如彝族的《七月火把节》音乐舞蹈,苗族的《苗岭飞歌》,新疆舞、藏族舞、傣族歌舞等。让学生欣赏的同时,充分了解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6、由学保科组织一场文艺晚会。通过学生学习欣赏民族音乐舞蹈,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后,提倡学生利用课余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展示民族服饰。学校搭建平台,让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唱体现民族特色的歌曲,跳民族特色的舞蹈,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展示民族教育成果。

  (二)以德育为先,和谐共处为目标,创平安校园

  校园生活“六过关”活动:语言关、冲突关、磨合关、理解关、信任关、融合关。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要求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过“六关”。

  1、提倡说普通话。在校园内有其他同学在,不准说民族语言,尊重其他同学,学会正确的沟通交流,培养表达沟通的畅快感。事实上所有误会都来自于不了解,或者不足够了解。提倡学生要过语言关。

  2、明白冲动是魔鬼。在校园里一旦跟同学发生误会矛盾冲突,千万不要冲动。自己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就近报告教师,由老师解决。要求克制自己,明白冲动是魔鬼,冲突解决不了问题。冲动时人的智商等于零。不管有理无理矛盾冲突发生了,学会先冷静过冲突关。

  3、时间会磨合一切。自各地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的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对人的习惯,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各自都会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学习大家走在一起,相处也就是两三年,要求学生在一间宿舍、一个班、一个专业、一个校园里先接纳别人,再通过一段时间一起生活学习,来相互了解,多观察发

  现别人的优点,用时间来磨合各自的不足,情感上关爱同学,最终达到接纳不同性格、族别的同学,过磨合关。

  4、理解万岁。教育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也许同一事物或同一行为、同一句话,别人这样做、这样说、这样理解,你不认同,误解别人,是自己造成的错觉,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一起要过理解关。

  5、同辈感染、相互信任。高中生除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一点外,都是同龄人,同辈感染、可以相互学习、没有谁十分的坏,要相互信任,同学之间没有谁会你想象的那样坏,要不同民族的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过信任关。

  6、文化融合、共同进步。通过平时的教育跟进,各民族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要的是融合,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过融合关。

  三、用心教育出成果

  近一年来,通过系列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果比较明显。校园内不再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和同学矛盾。开学一时的不和谐,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慢慢平静下来,像李尔博不仅仅跟陈志光是好朋友,而且跟唐浩宇也成了好朋友,宁蒗盛产糖心苹果,李尔博回家返校时将家里的苹果带来与唐浩宇一起分享,休息时一起打打球,一起玩耍,已经成了球友。当问到他们相处如何时,李尔博开心的说:“啊不,花两百块钱穿了一双名牌球鞋,我穿的不仅仅是双名牌鞋,而是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丽江来的赵琪琪,一个青涩的纳西小姑娘、红扑的脸蛋,看山去就觉得很腼腆,她和一个华坪的皮肤黝黑的有着典型的傈僳族特征的杨春艳建立了友谊。课余时间赵琪琪教杨春艳学唱学跳纳西歌舞,讲丽江的旅游景点,纳西风土人情,为三年后到丽江师专去读大专做准备。周末赵琪琪回不了家,杨春艳带赵琪琪游华坪——游仙人洞和3.16纪念碑、博物馆等,杨春艳还带赵琪琪回到傈僳山寨体念华坪土著名族的风土人情,教唱傈僳歌曲《放猪调》、《放养调》,跳傈僳舞。文艺晚会上两人还上场同台表演了节目,赢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

  来自两个不同地区的民族同学建立了深深的友谊,杨春艳还深有感触的写了一篇作文《友谊》。

  当一学期结束时,问赵琪琪来华坪读书的感受时,她用普通话说:“我一个人从丽江来到华坪读书,当初人生地不熟,语言沟通困难,没想到跟杨春艳同学交上朋友,华坪天气热,但华坪人跟华坪的天气一样热情,很快让我适应了华坪职高的生活和学习”。

  开展各民族团结教育已成了促进学生进步和学校发展的法宝。各民族同学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还有着许多感人的案例,这只是其中的一

  部分。在未来的学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继续在努力为实现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而奋斗!

  作者:吴传富(1965.12.16),男,彝族,华坪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推荐访问: 中华民族大团结案例 大团结 中华民族 案例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