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分析(全文)

2022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分析(全文)

时间:2022-07-10 13:50:20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分析(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分析(全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4篇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许霞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二)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听一节《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但坐在我前面的几个学生到别的学生都已经读完时,还没有完成分工,因为他们几个争着要做林冲,而洪教头这个角色则无人问津。

        (三)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四)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陈海安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目前,小组教学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应该不断完善小组教学模式,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积极性;
学生潜能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小组为基础进行教学。在小组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总结等来完成学习过程,并且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教师可以利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组间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班级中有竞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动力,

        从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验收学习效果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是独立的部分,与其他小组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学生都有一定的求胜心,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场比赛,并安排惩罚与奖励。这样就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压力,而学生心中的求胜心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下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初中语文小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在小组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个过程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现代社会发展很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教学中可以不断鼓励孤僻的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多交流,改变以往上课只听老师讲的状态。鼓励学生勇于交流,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小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理由。学生在小组发言的过程中,一定会努力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立脚点,并想办法推翻他们不赞成的观点。这个过程就是课堂中最活跃的部分,每个学生都不断地发言与思考。但是这个过程容易出现混乱,有的学生趁机说话、做小动作等。所以,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学生的讨论,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错误的观点进行引导和分析,对正确的观点进行表扬。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老师都要进行鼓励,因为学生在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出错误观点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潜能

        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前,教师要通过询问相关的问题而引出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在讲授新的知识之前,教师没有向学生过多地传授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来调动学生的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来说服对方,还要在别的同学表达观点的时候认真分析,从而理解对方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老师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了热情和积极性。

        初中语文小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责任

        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和教学过程,使分组学习有正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虽然小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小组教学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 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南峰中学)

【篇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课题学习材料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中,许多教师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通过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调查及和师生谈话了解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因而,我将《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作为课题,立项攻关,目的是深化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学方面
 (1)滥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进行多次小组合作学习,有的竟用了七、八次,有些教师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不清,对何种教学任务适宜用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不准。
 (2)教师有指令无指导。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有些教师在对合作学习的任务稍作提示后,便发出“在小组合作内完成……的指令,随后便无所所事事或象征性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3)有小组讨论无成果交流。很多时候,小组学习往往无果而终,即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结果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内涵认识不深,或教学时间不够等。
 2、学生学习方面
 (1)小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所包揽,学生的参与不均衡,没有做到“人人尽责”“积极互赖”。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达不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手段和思维训练方法的不断更新,在重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即严肃认真、宽松和谐、生动活泼、乐教乐学、自主、合作、探究,以促进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在高效率、高质量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内容为研究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4、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师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队合作的精神.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育者为其创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的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过程中,对各种内外影响加以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过程;要建立起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模式:(1)要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2)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3)要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两种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关于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比较法:通过对合作学习中某些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九、课题实施的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各种方法,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运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应重点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全体学生相互间的合作
  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把性别、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做到组内成员之间同组异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人人做活动的主体。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有效性。
  4、注重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往。实际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交流是认识升华的阶段,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路,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我们总能发现,在语文课堂上,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 “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课堂上,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构建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它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内容和学校的乐观态度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习小组按座位组建,固定不变,难免影响整体的有效性,影响其有效发展;
二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优秀生主宰小组的现象,看来热闹而效果不佳。
  近几学期,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通常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时运用。如果交叉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良好带动作用,增大训练频率,激活参与热情,能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成员间的互相了解,实现更好的合作。
  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我是这样变通的:
  优等生带领 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生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如《家乡的桥》第一课时,在欣赏了介绍家乡各种各样石桥的配套录象后,让学生思考:一个人对家乡的回忆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择石桥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全班交流,通过几个优等生的回答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因此,我采用优等生带领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他们在学习中的示范和帮助,同学们都能得出“石桥的样子千姿百态”、“石桥的桥名字体相衬相映”、“石桥是我们童年的乐园”这三点结论。
  中下生优先 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准备时间相对较为充裕的任务规定为中下等生优先,让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机会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学习成果,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例如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前一周,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气吞山河的诗吗?你能搜集到有关鹳雀楼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首古诗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并要求课内交流时要以中下生优先。这些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支持,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通过找读物图片,上网,逛书城等多角度搜集了有关鹳雀楼的资料,诗人的生平简介,古诗的创作背景等,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诗读了又读,轻松过了生字关。在之后的课内交流中,这部分学生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对内容有了较大的把握,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加上有优先的机会,交流时,他们率先兴致勃勃地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成员分工汇报 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学科,它为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混编。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有机地将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合后,圆满达到学习目标。汇报时每人负责阐述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并力争将这个学习成果融入整个学习小组的成果中,为提升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而努力。
  分工汇报是学生学习进程中知识建构的过程,他们除充分准备自己的任务之外还需认真倾听、组合、分析他人的意见,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扩展知识。如《田忌赛马》一课,我在指导学生体会孙膑的合理安排时,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搭配的方法;
第二层次学生思考:孙膑的搭配方法是如何思考得出的?为什么说这是唯一的好办法?第三层次学生思考:第一场比赛后,齐威王如果发现对方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识破了孙膑的安排,孙膑又该怎么办?组内三个层次的同学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通过分工汇报,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重视组间活动的灵活性
  同水平合作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差差合作”,如果我们不加辨别的单一的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地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合作小组,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应运而生,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按需组建,比较灵活。这样的合作小组,由于水平相近,活动时彼此之间能相互尊重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威尼斯小艇》第二自然段,我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课件展示小艇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小艇的外形有哪些特点。此时,我采用同等生合作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对于“差差合作”小组是要求根据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有条理的回答即可。对于“优优合作”小组,则要求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用自己的话,结合课外的相关资料,采取不同表达方式来描述小艇外形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同任务合作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通常由2-4名学生组成,是小范围的合作。如何扩大合作的范围,更合理地整合信息,以解决资源有限、交流范围不够开阔等问题,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先将学习资料分成几个部分,分给每组中的各个成员。由各组中领到相同学习任务的同学离开本组,组成相同议题的“专家组”,集中讨论手中的问题,得出有关这一问题较为完整、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把这个学习成果带回本组,轮流把自己学的这方面内容讲授给其他组员,全组成员将“专家组”带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同任务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合作学习。如《桂林山水》一课中,课文分水、山两个部分描写桂林山水秀美的风光。教学时我将水、山两部分文字分开,构成两部分学习内容,交由不同的“专家组”学习,再运用合作小组的形式交流,传授“专家组”的学习成果,使全体同学在充分的交流之后都能较好地体会漓江水、桂林山的独特的美丽。同学们在传授和采纳的过程中扮演了“传授者”和“学习者”两个角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而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组织引导严密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能有共同的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教师在评价学习成果时,除了评价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对错,还要对组内的合作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对小组中是否每个人都有了进步作出肯定,这样的评价机制能激励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尽心尽力,努力在完成小组目标的同时使自己获得较好的个人评价。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第三,要充分发挥小组中核心人物的作用。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也可以由学生群体认定,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同等生合作时适用)。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二)程序引导渐进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一个单向发展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再作出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就此结束。整个过程只是在课文的范围内就事论事,学生能学到的也只是课文内的知识,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陶行知先生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这个例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个方法,去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自行学习其他的知识。
  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学习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解决问题外,还要准备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清晰有序地在合作学习中向其他组员介绍,展示学习思路,进行群体判断、综合,取长补短,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并由全班的讨论、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全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比如在教学《独果》一文时,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集体进行归纳、集中,以便合作学习时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为什么独果是个非常稀罕的宝物?既然独果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小荣家祖孙三代人为什么都不吃呢?课文最后写到的“沁人心脾的香气”指什么?等等。我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等学习方法,尝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够通过合作得到解决,如前两个问题;
对于第三个问题,合作小组讨论的普遍结论是:房间里飘溢的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是独果发出的橙子的香味。对此,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联系上下文深入领悟。他们根据提示,进一步展开小组讨论,深层次地理解了其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为理解课文赞美尊老爱幼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方法引导多样性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象,或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在每个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或合作是发生的阻碍给予及时的帮助,并使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地深入。
  肯定式 学生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进程之后,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中,讨论:更羸为什么敢许下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许诺?大雁为什么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小组的成员得出了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以及这只大雁受过箭伤的结论后,都停止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现有的成果,并引导他们从取得的成果出发,再进行一次深入探究。学生们很快在又一次的讨论中明白:更羸之所以能够许下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许诺,那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射猎中练就了细观察、善思考的过硬本领;
大雁之所以掉下来是因为自己受了一点惊吓,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最终害了自己,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提示式 当学生对完成学习目标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
  如在《早发白帝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对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理解产生了困惑,我做了如下提示:大家知道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李白在大赦后返回故乡的高兴心情,这与两岸山中猴子的叫声会有什么关系呢?猴子的叫声怎么会不间断呢?是因为山上到处都是猴子吗?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学生根据提示自行思考,很快理解到:猴子的叫声之所以不间断,是因为小船的航速很快,耳边的叫声还来不及消失,进而体会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突破式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运用点睛式的引导,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如在《火烧云》一课中,理解“火烧云”的含义,一般的孩子通过字典等工具理解火烧云就是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但对作者为什么要以“火烧云”为题,而不用“红霞”之类却不得其解。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让学生欣赏了火烧云的资料片,再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所见过的夕阳西下时天空发生的变化。学生们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终于明白了“红霞”一词给人的感觉仿佛天上只有“红”这一种颜色,单调而不真实,而火烧云中的“烧”是个动词,像大火一样的烧起来,就写出了火烧云从形成到发展的种种变化,进而体会了火烧云与众不同的特点。
  反诘式 在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的时候,教师通过反诘式的引导,可以及时地拨正学生学习的方向,防止学习偏差。教师要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暂告一个段落的时候,做适当的总结,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中,小组讨论孙膑的神机妙算,很多小组都是通过孙膑将田忌的三匹马做了怎样的调动着手的,过程中反反复复讨论马的出场顺序,却忽视了孙膑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这两方面的原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问大家:“孙膑帮助田忌获得最后的胜利,是因为他调换了三匹马出场的顺序,但仅仅是这个原因吗?他又是如何想到这个好办法的呢?”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全面客观的理解课文。
  三、全面评价,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我们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估的选择将依赖于我们评估的目的。形成性评估的主要目的通常在于给小组成员有帮助的不断的反馈,针对他们学习任务和合作方面进步的反馈。总结性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衡量作为一个小组或小组成员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取得的质量。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们将产生一定的智力成果。这个成果可以是通过口头汇报、课本剧、小报展示等形式表达出来。为了提炼学生们所学到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给成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成果,也要评价学习过程,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在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时,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高级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个人评价与全组评价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正相互依赖。正相互依赖是组内学生共有的一种认识,即认识到对组里某个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
对组内某个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对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成果的肯定,要直接影响到他所在的合作小组的总体评价。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责任感,也顾及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整个学习过程作出的评价,既要包括教师对总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评价,也包括学生自身的个人评价,还包括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而传统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合作学习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组员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合作的效果和成绩等等。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
  学习成果评价与合作技巧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又要学会主动争取教师、同学的帮助,汲取他人的意见,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合作技巧。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包括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这样的民主程序。教师在面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时,除了肯定学科方面的内容之外,更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合作作出评价,指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谁遵守了讨论的顺序,谁更多的汲取了他人的信息,哪一组的学习成果是综合了全组的能力等等,以此引导激励,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综合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期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篇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
作者:周祖连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2期

        一、误区

        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教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

        3.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教学中常看到有些教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往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在小组中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的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5.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

        6.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推荐访问: 小学语文 对策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及常见问题分析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