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精选推荐】

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25 14:25:08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精选推荐】

 

 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开发我省鹅资源潜在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推动我省鹅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形势 我国是鹅生产消费大国,养殖量、出栏量、鹅肉产品和鹅羽绒制品产消量均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我国商品鹅近年平均年出栏量约 6.7 亿只,鹅绒产量约 4 万吨,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根据省畜牧业协会鹅业分会调研统计,我省商品鹅平均年出栏约 4000 万只,可产高品质鹅绒约 1200 吨。

 (一)市场规模 鹅综合利用价值高,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鹅绒蓬松度高,保暖性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羽绒。目前全球鹅绒产量在 5 万吨左右,其中 4 万吨产自我国,因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始终坚挺。2021年 95%白鹅绒全年市场价格均在每公斤 650 元以上,如我省每年出栏的商品鹅鹅毛全部就地加工,仅鹅绒初加工即可创造产值 8 亿元。除鹅绒外,鹅肉因其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等特点日趋受到消费者青睐。鹅掌、鹅头、鹅肠等是优质食材,可加工成特色食品,市场广泛。鹅油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与橄榄油极其相似,鹅血中

 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免疫功能。依托鹅资源,通过应用创新技术,推动鹅绒、鹅肉制品精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满足区域和全国全球市场需求,具备较好条件和机会。据专家预测,我国鹅的市场容量预计可达 10 亿只,发展鹅产业有较大市场增长空间和价值提升空间。

 (二)我省情况 1. 养殖条件优越。我省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冷凉、夏季短促、春秋季干燥凉爽,适宜鹅生产性能的良好发挥,同时有利于疫病防治。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原生态保持良好,拥有 2.3 亿亩耕地、3100 多万亩草原,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为鹅养殖提供足够的食物保证。品质优势突出,优越的生长环境保证了鹅肉肉质上乘,肌间脂肪沉积好、味道鲜美、口感独特;鹅绒绒朵大、绒子含量高、蓬松度好,品质出色。品种特色明显,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籽鹅、霍尔多巴吉鹅、三花鹅等,其中籽鹅是我省特有鹅种,被列为国家“战略性”鹅遗传种质资源,于 2008 年被《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收集,具有繁殖率高、肉质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羽绒质量优等特点。养殖农户较多,鹅养殖因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已成为有条件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众多农户利用草甸水系、村屯周边场地从事鹅养殖,形成一定数量的养殖合作社,支撑起我省较为庞大的商品鹅总量。

 2. 产业基础较好。养殖有规模。我省鹅的养殖地域相对集中在20 几个县(市、区),近年来,地区养殖量也逐年增加,其中主产县均超过 100 万只。加工有能力。全省年屠宰能力超过 6000 万只,8 户骨干企业屠宰加工能力 2000 万只。年羽绒加工能力 6000 吨,可消化3000万只以上鹅产羽毛;作为省内龙头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在熟食加工基础上,积极拓展育种、养殖、鹅绒鹅血鹅油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陆续在省内多个鹅主产区进行项目布局;省内鹅屠宰、熟鹅加工领域重点企业之一,同时具备一定规模羽绒加工能力。技术有支撑。省内有兽医研究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为鹅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3. 存在的问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和能力放空并存。鹅肉制品虽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但多样化、便利化和地域化不够,鹅油、鹅血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导致我省优质鹅资源以原料输出成为常态,省内增值不够;由于产业集中度不高,屠宰分散,鹅毛集中困难,羽绒加工产能未有效释放,羽绒制品制造因缺少原料未能形成规模;羽绒高端产品需求未能有效传导至养殖加工环节,起到稳定养殖加工作用。市场培育不充分,全省尚未形成稳固的市场销售渠道,外部市场对品种、品质、数量等需求信息不能及时传导引导养殖,导致行情波动影响养殖规模,增加经营风险。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不高,缺少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部分品种纯度大幅降低。养殖主体多为农户,在鹅雏选育和饲养中缺乏科学统一的操作规范,品种选择、养殖方法各不相同,商品鹅的品种、出栏日龄和体重参差不齐,不仅影响自身

 收益,也给后续加工带来困难。此外,在养殖规模和密度不断扩大情况下,将对周边环境和水源形成一定的环保压力。

 总的看,我省发展鹅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依托冰雪经济发展对冰雪服装的拉动,积极推动通过鹅绒加工、冰雪服装及制品生产带动鹅肉深加工等发展路径,促进鹅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打造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特色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助力产业振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省实际,强化创新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鹅绒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依托龙头带动,优化产业布局,做长做强产业链,紧紧围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绿色化加工、定向化定制化销售的发展路径,统筹养殖加工营销全链条,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我省特色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龙头带动。积极培育一批既能够引领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标准化屠宰加工、又能够聚集一批鹅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并拥有广泛营销网络的全链条龙头企业,带领全行业做大产业规模。

 坚持市场导向。瞄准鹅绒及制品等高端市场需求,不同区域饮食

 偏好,实施鹅绒制品和鹅肉精深加工双轮驱动,以销定养,培育良种,规范养殖,规模加工,定向销售。注重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变“北养南销”为“北品南进”。

 坚持协同推进。促进社会资本、科研技术、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强化鹅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绿色转型;整合优化存量资源,集聚省外资源,强化产业融合,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把绿色发展融入各个环节,推动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 立足市场需求和我省特色优势相结合,以发展鹅绒深加工为着力点,倒逼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优质原料供给能力,推动鹅肉加工提档升级,促进鹅油、鹅血高科技生物产品开发上市,走加工精细化、产品多元化、定位高端化发展之路,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鹅毛加工。以推动我省鹅产业升级和价值增值为目标,充分释放我省鹅毛质量数量优势,不断加强鹅毛省内就地加工转化能力,鹅毛加工量达 10000 吨以上,鹅绒产量 1500 吨以上,全力补齐鹅绒加工产业短板。努力向羽绒服装、寝具等下游产业延伸,培育引进羽绒制品规上企业 2 户以上,打造鹅毛加工全产业链。

 鹅肉加工。以优质熟食加工为重点,不断加强产品规模化、集约

 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水平,完善产品设计,创建自主品牌,丰富品种图谱,大力发展鹅肉休闲食品、预制菜食品、熟肉制品,力争熟食加工规模达 2000 万只,进一步拓展产品门店直营及预包装食品进驻大型商场销售的规模和渠道,提升鹅肉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

 鹅油加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鹅油富含较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口味鲜香、渗透力强等特质,充分挖掘产品开发潜力,在保健、食品制备、日化等领域加强产品设计和开发应用,形成 3000 万只鹅脂肪加工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鹅血加工。以技术研发为支撑,积极推进产学研对接合作,进一步加强鹅血富含活性成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鹅血制品的开发应用,鼓励已成型的鹅血冻干系列产品率先在保健食品领域开展实验,积极开发药用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 2025 年底前,形成正式产品走向市场。

 到 2025 年,全省商品鹅年出栏 5000 万只以上,鹅产业营业收入在 100 亿元以上(约为 2021 年的 4 倍)。

 三、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优化存量和引入增量并行,一方面引导支持省内有意愿有潜力的企业整合,按全产业链发展要求,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产业链招商、扩大产能、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一批鹅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对外招商引资,引入省外大型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羽绒加工、鹅肉加

 工、屠宰、养殖等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省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上下游产业集聚配套,促进我省优质鹅资源得以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健康发展格局。

 (二)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以鹅绒及鹅绒制品加工为主线,带动相邻产业协同发展,瞄准国内龙头领先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引进 2 个以上先进鹅绒加工企业和大型羽绒服、滑雪服、羽绒寝具生产加工企业,与我省冰雪特色寒地经济深度融合,补齐产业短板。鼓励屠宰加工企业优化提升产能,加强战略合作,推进资源整合,与上游做衔接,有效承接商品鹅出栏销售市场,与下游做协同,巩固产业加工入口,为下游精深加工打牢原料基础。鹅肉加工要提升熟食加工比例,进一步发展精细分割制品、特色菜肴预包装食品、休闲食品等鹅肉产品,不断丰富品种,引导消费。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力度,进一步提高鹅油加工、鹅血冻干粉加工水平,加快产品运营,扩大市场认知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类型,因地制宜匹配养殖规模和环境容量,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布局养殖大县。在养殖条件好的主产县,按照“公司+基地+养殖户”订单养殖模式,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大型养殖示范基地,引导籽鹅的繁育、养殖、加工,向农户提供鹅雏、技术、管理、防疫、品牌和销售保障等服务,形成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防疫制度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统一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同时配套建立良种培育中心、精

 深加工产业集群,促进要素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四)推进绿色清洁发展。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探索高株农田养殖、种草养殖等生态养殖新方向,推广鲜食玉米种植与青贮饲料制作新模式,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养殖场所设施化、生态化水平,装备病死鹅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者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化粪污收集和处理能力,实施雨污分流,规模化养鹅场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强化加工环节过程控制和末端高效治理,大力推行绿色工业设计,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清洁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五)推动项目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地。鹅规模养殖方面:推动种鹅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新建或改造一批万套以上规模父母代种鹅养殖基地,力争实现父母代种鹅省内供给。推动孵化场项目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孵化能力 1000 万只以上规模孵化场。推动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新建或改造一批 10 万只以上规模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鹅肉加工方面: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等中心城市推动百万只鹅熟食加工项目建设,以及鹅分割品、生鲜料理品等规模化加工项目。鹅制品精深加工方面:推动羽绒加工项目建设,形成高标准鹅绒生产能力,积极招引羽绒服装饰品加工项目。推动规模化鹅油生产加工项目和鹅血冻干粉项目建设。此外,积极推动有机生物发酵饲料项目和鹅专用精饲料加工项目建设。

 (六)实施创新推动。推动鹅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引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发展理念,重点开展鹅种提纯、良种繁育、高效饲养、产品设计、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编写修订,实现科技研发、标准编制、产业发展一体推进,推动和引领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强化资源整合。跟踪把握鹅产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搭建鹅产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数据分析,发布国内外市场鹅产品消费需求、供应情况、质量标准、价格走势以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信息,实现行业内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引导鹅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产业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鼓励企业开展经贸交流,推动省内国企、民企等企业间强强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形成盯紧高端产品需求、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针对鹅集中收购期的贷款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融资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推进 建立鹅产业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形成省级统筹协调、相关市县抓具体落实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细化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具体举措、完成时限,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要求,全力支持鹅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鹅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狠抓贯彻落实。

 (二)加大政策支持 强化部门间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农牧民补助奖励,积极争取国家比照畜牧业其他品种实施鹅产业良种补贴、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对鹅加工企业可适用的奖补政策应享尽享,并可适当降低门槛,对于我省鹅产业发展具有突破性、战略性、全局性影响的重点加工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制定实施特惠性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配合国家及省级政策,给予鹅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奖励。推动产融合作,向鹅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财政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

推荐访问: 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 振兴 行动计划 精选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