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5篇)

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5篇)

时间:2023-05-03 11:25:04 浏览次数:

篇一: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0字

  《厉害了,我的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0字【一】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于3月2日登陆全国影院,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纪录片的形式,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全方位一一呈现。影片中,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

  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分享震撼的影像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

  影片中拥有大量壮观恢弘的大规模航拍镜头。在预告片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玛旁雍错上迁徙的羚羊等一一亮相,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采。除此之外,影片还记录下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后的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们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在欢天喜地的日子里,全国都洋溢着最质朴的亲情,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团聚喜悦,团圆幸福,团结有力。

  这个各族同胞团聚在一起发挥出团结力量的泱泱大邦,就是国人最深厚的底气。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回首祖国那些振奋人心的成就,怀揣希望再次出发。

  人民生活的兴旺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大国”与“小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影片后半部分从“小家”的角度切入,讲述平凡百姓的生活变迁。从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到筑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再到细致做好入户工作的健康管理员和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生动记录了我国在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体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伟大奋斗。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0字【二】

  新年伊始,在四新的新坐标,集团公司机关党委组织大家观看了新闻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

  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

  特别是影片开头就出现大桥局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青岛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北盘江大桥,一个个超级工程的特写镜头,让每一位大桥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

  影片大量采用了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C919大飞机等一一亮相,展现了祖国近5年来高端科技、中国智造的飞速进步与卓越成就。

  影片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采。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从工程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开拓进取、拼博奋进的精神,才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在大气磅礴的展现了国家取得伟大成就时,影片还深入地讲述了普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坚持走访扶贫对象的扶

  贫女孩,在广州办鞋厂的埃塞尔比亚人。通过一个个写实的故事,让观众去思考各自的人生,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

  《厉害了,我的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了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既是十九大开局的“奠基片”,也是即将召开的两会的“献礼片”。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0字【三】

  3月2日,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于各大院线上映,上映首日票房达4100万,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科技驱动和创新的傲人成绩让中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日新月异的发展缩影印证着中国不断前行的脚印。中国梦,触手可及,这五年来,我们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上海港、“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新时代新奇迹贯穿在中国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一项项有温度的改善民生的举措,触及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可喜的变化发生在群众的身边。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骄人的“数字”,而是溢在心里的自豪感,写在脸上的民族自信。

  影片中既有大量恢弘壮观的航拍镜头展现“大家”风范,让人们心中激起无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有不少平凡动人的“小家”故事深深触动人心,扣人心弦。镜头下,基层扶贫的工作人员,播种希望的乡村教师,塞罕坝上三代人创造的林场奇迹……一本厚厚的“民生账本”,让百姓“红利”越来越多,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用一个有一个的中国奇迹书写着复兴路上的灿烂新篇章。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同时坚定不移推动公平共享,增进民众的福祉。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中国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构建和平、稳定、活力、联动和繁荣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务实合作搭建新平台,打造世界互利共赢新格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传递出了我们中国的大国风范,让世界看到一个新中国正昂首阔步走在世界舞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镜头通过写实的手法,传递出扎根每个人心里的家国情怀。万家灯火的点点星光,国泰民安的崭新时代,一辈辈人、一代代人的家国相依,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个人梦、家庭梦最终汇聚成民族梦、中国梦。影片很燃,为祖国母亲“打call”,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持续推进开放共赢、共同发展,让世界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篇二: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智造美好生活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业形态、人们生活方式等带来深刻影响,日益重塑世界科技竞争格局、影响国家力量对比。“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也是应对当下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助推人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民族兴。新时代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学技术日益惠及民生、造福百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中国智慧创造,引领人们迈向美好生活未来。在此时代背景下,纪录片《智造美好生活》应运而生。该片以“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创造未来”为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深情礼赞科技创新;以国际化视野与故事化表达,用镜头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深度解读新时代中国智慧创造奇迹密码,传播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从民生视角立体反映中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给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激励奋进,汲取智慧力量,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优秀纪录片是时代的晴雨表。该片敏锐捕捉记录新时代悄然发生在人民生活中的新变化新创造和平凡人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现当代中国人享受着美好时代的幸福生活,用影像揭示其中蕴藏的科技因素与创新动力,突出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智造美好生活》的主题立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

  义,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它的播出恰逢其时。

  这部纪录片与表现科技主题的同类作品有什么不同?

  《智造美好生活》着力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科技故事。通过《家

  世界》《医

  健康》《慧

  城市》《绿

  生态》《深

  赋能》《创

  未来》六集,讲述新时代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普通人生活幸福、美好升级、命运改变、梦想实现的温暖故事。全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生动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深刻内涵,努力以一部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纪录精品,记录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伟大实践,为科技点亮小康中国留下一份真实鲜活的视频时代档案。

  虽是科技主题,但节目一直在探索突破传统的科普科教作品表达方式,希望既有“高大上”的惊艳,亦有“接地气”的温暖。拍摄手段上,突出电影化与大众化科普手段,以4K超高清高品质影像与网络智能化生活场景呈现,使视听效果充满科技感、未来感。内容表达上,注重鲜活故事与前沿科技知识解密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人喜闻乐见。从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回收器、银河航天首发星、悟空号卫星、中国环流器二号托卡马克装置、西电东输、光热发电站、石墨烯电池、量子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飞驰的高铁、便捷的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场景等最新科技应用,均在片中有所体现。为让观众易于理解与接受,全片着重展示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普通民众的“改变作用”,将科技硬核与人物故事巧妙融合,并以生活化场景与形象化表达精彩呈现。

  全片立足当下、憧憬未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精心谋篇布局叙事。从城市大脑、智慧消防、气象精准预测、建筑减震阻尼器、智能植保无人机、红外血管成像仪、治癌新药研制、3D打印人体器官移植,到中国医疗AI为全球提供新冠肺炎快速诊断筛查、小小健康码成为疫情防控确保安宁的护身符、水指纹技术助力专家精准锁定水污染源头、海洋牧场令海参增殖渔民富裕、暗管排盐技术有效改造盐碱地实现增产丰收、绿洲三号菌草将荒漠变绿地、国家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等,这些先进科技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观赏体验。

  介绍科技成果之余,片中还洒落着许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动人案例。比如,高铁与互联网加持,使得出产偏僻的“贵妃鸡”与千年藏毯远销全国、助力家乡实现脱贫致富;盲人女孩借助视屏触障技术分享旅行美好瞬间;智能寻人系统让离散多年的宝岛台湾老兵与祖国大陆亲人团聚;手术机器人助患有脑瘤的大提琴手成功重返舞台;骨髓移植手术为白血病患者点燃生的希望;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远在老家年迈母亲的健康数据,全天候守护老人;智能手臂让曾绝望的年轻截肢者重生活力;“星阵”AI战胜世界冠军围棋手;机器人用碳纤维编织可移动的未来建筑;无人驾驶网约车高效便捷载人出行等等。一个个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美好故事、一幕幕“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温暖场景,打动人心、引人注目。那些平凡的人物、让人泪目的瞬间,增强了与观众的贴近性、亲和力、认同感。

  践行“四力”,精益求精,精心打磨作品

  在从策划创意到拍摄制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摄制组奔赴海内外,经反复挑选与深入挖掘,跟踪记录了50多个普通民众因科技改变生活的精彩人生故事,并

  邀请国内一批知名院士、科技专家权威指导把关。制作团队兵分多路,先后深入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市、县,行程10万多公里,采访中国院士、热点领域行业领军人物与普通民众上百人,寻访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企业厂矿以及社会生活场所、机场车站码头、河海林场沙漠等外景地,通过广泛调研和查阅资料,积累了大量丰富素材。

  拍摄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创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但团队在艰辛波折中敬业奉献,仅解说词文本就打磨数十稿,逐集逐句反复推敲完善,镜头画面音效等一遍遍精挑细选,一帧帧精准剪辑。秉承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团队始终以品质为生命线,才使得这部纪录作品如期与观众见面。

篇三: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精选800字【精选五篇】

  《创新中国》观后感篇一

  近几年,从《朗读者》、《国家宝藏》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到以《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质纪录片,央视一直在电视节目创作上打磨符合自己定位的"爆款"和"现象级"。越来越多的科技、公益、文化类的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真实记录"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发展新趋势的今天,央视对优秀纪录片的集中发力将使其继续保持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创新中国》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带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在大家埋头于自己领域的工作和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技术不停的更新换代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所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未来即将经历的科技变迁。这部片子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机会,审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所过的生活。

  在第一集信息中,从一个总结性的词汇中延伸出了关于信息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惊叹于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发展之快,也慢慢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笼罩在互联网之下成为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感谢这个时代,感恩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科学家和创新者们。

  《创新中国》观后感

  篇二

  观看了《创新中国》这部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纪录片共分六

  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这部纪录片里都是拍摄了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铁、大飞机项目、500吨级火箭发动机、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重大科技进步,比如世界最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看清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

  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纪录片中的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一件件创新产品的出现,正在方便我们的生活、丰厚我们的财富、加速我们的发展。"创新"两字,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改变,也诠释着国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抢占高点,才能拥有未来。无论我们个人、企业或是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要学会创新。如果喜欢创新,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聪慧的,肯定是朝气蓬勃的,肯定是积极向上的。这个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必定远远高于其他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要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一起,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作为国家,要勇于创新。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是勇于创新的国家,近代工业国家的发展,都是伴随工业革命,生产科技的创新。英国是依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让国家工业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勇于创新的国家迟早会屹立在世界强国的序列内。即使现在还不是,依靠创新的动力,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守旧不前,那么距离落后甚至亡国就为期不远了。大清帝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无视社会科技进步,拒绝创新,措施发展机遇,导致国际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权。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创新,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多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开拓的精神。遇山开路、逢河搭桥,是一种创新。创新成功与否要靠常理去判断,要让时间来检验,要靠结果论英雄。就像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不同的道路远近不一,往来成本就成为检验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选择最短、最安全的道路,这就是最佳的创新举措。

  要创新、想创新、能创新。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

  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创新中国》观后感

  篇三

  《论语》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涵义,孔子从绘画角度将这句话解释为"绘事后素",即先铺白底,再绘图画。子夏深受启发,继而进一步从修身的维度作出阐释:"礼后乎?"意即先修仁心、再学礼乐,赢得孔子的赞许。

  对比诸子典籍不难发现,《论语》并非全是孔子一人之言。不少发人深省之言,往往出自弟子口中。正如上面这个故事,弟子之所以能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与孔子教学中倡导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他不止一次鼓励弟子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一旦有新观点涌现便大加赞赏。鼓励创新、肯定创新的导向,营造开放、平等的创新氛围,激荡许多启迪人心的思想。

  教育离不开创新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又何尝不需要创新文化的滋养?20世纪初,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可以促进发展,那么创新又靠谁来推动?某管理咨询公司曾对1000家创新公司做过长期调查,发现企业的财务业绩与创新投入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真正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是软性因素,即企业自身是否拥有培育创新文化的土壤。实践证明,推动创新,关键在于以创新文化去激励企业与个人的创造活力。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深刻地说明: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仅体现于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其本质乃是发展理念的嬗变、社会文化的跃迁。40年思想解放,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已经内蕴于国家的发展道路,正在释放着日益强劲的动能。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大个头"也有"阿喀琉斯之踵"。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面对科技创新的短板,亟待我们进一步培育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更好激发蕴藏在广大科技工以及亿万人民之中的创新能量。展望未来,随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迈出大力培育创新文化的坚实步伐。

  文化的发展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新文化不是无根之木,它的成长,既需要涵养崇尚创新的"制度水源",也需要充盈鼓励创新的"制度空气",更需要打造支撑创新的环境载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把对创新文化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将不利于创新的绊脚石一一搬走,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我们就能推动创新文化蔚然成风,以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铺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创新中国》观后感

  篇四

  都说创新引领梦想、塑造超越,也带来自豪与信心。近几周来,在我们部门学习并观看《创新中国》后,大家对创新颇有感触。六集

  的纪录片总体讲述了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它将我国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一一展示,同时还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等。本纪录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与世界的距离,同时也让我们普通人了解到了我们国家在大众未知领域一直未有的成就与骄傲。

  本片借用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了在现今中国发生着充满激情活力、才思不竭的创意,看到闻鸡起舞的干劲和永无止境的追求。比如顺丰快递员学习无人驾驶技术、中石化开发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华大自主研发的基因测序仪打破国外垄断、几百位志愿者体验天宫一号6个月等;从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学,从中科院的院士到企业从业人员,在每一个或陌生或熟悉的领域,无论谁置身于这个时代,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主动接受新鲜思想并且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才能更加自信的面向未来。

  在大家惊叹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不禁有了忧患意识。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人们,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这算是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我想如此。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时代,事物都是在不断更替变化,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和脉搏,找准方向,走在前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还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顺应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让我们有了更大地底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国家或个人更应如此,如果固步自封,思维固化,感觉良好就不

  去前进,那么只有挨打的份。

  古往今来,创新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只有敢于创新才有话语权,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新的时代赋予一个国家和人民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在我们为之自豪的同时,应当继续前进,在薄弱的环节奋起直追。人说,探索者无畏,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创新中国》观后感

  篇五

  观看了《创新中国》后,深深的被我国的科技发展所震惊。此片将我国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一一展示,同时还涉及到大量的最新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基因编辑技术、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等。本纪录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与世界的距离,同时也让我们普通人了解到了我们国家在大众未知领域一直未有的成就与骄傲。在欣赏感叹之余,却不禁深感危机,这几天一直有一个问题盘在脑海里: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我准备好了吗?仔细想想,我给出的答案是,时刻准备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印证:

  首先,思想上已做好迎接新事物的准备。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数字和互联网科技,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新科技、新事物快速推陈出新的时代,要有开放、发展的理念来迎接新技术、新事物。拥有开放、发展的理念,才能从容的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新技术、新事物,从而到接受,再运用。死

  守旧观念,故步自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将很快被淘汰,特别是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没拥有发展、开放的理念,将很快被这个社会甩在身后,消失在岁月的尘埃中。

  加强学习,随时准备跟随科技创新脚步前行。拥抱创新、追随科技,学习一直都是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学习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不断充电,提高,为迎接新科技做好准备。只有不断的学习、提升,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在纪录片中看到的新科技,好多都是前所未见的高端科技,这些虽然离我们生活稍微远了点,但发展却是无处不在。新科技的发展必定会带来新的理念,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接受、来吸纳、来体验。也只有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为迎接新科技、新事物做好充分准备。

  善于创新、勇于尝试,为新科技应用做准备。科技、技术的创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应用,无论高端技术的创新还是社会管理的创新,都离不开实际的应用。作为基层公务人员,要善于工作方式的创新,并勇于尝试,将创新实实在在的融入到实践中。同时要关注新科技的发展应用,勇于将新科技、新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的尝试、应用,才能快速转化为新成果,助推社会快速发展。

篇四: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大国重器》第六集制造强国观后感

  篇一:大国重器观后感第六集

  论“大〞与“强〞

  大国重器第六集观后感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缺乏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开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局部产业都是如此。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本钱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本钱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

  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局部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篇二:《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第一集:《国家博弈》

  装备强那么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当前阶段,高端装备之争已上升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国瓮福集团在与欧美20多家公司的角逐和博弈中取胜,成功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工程;振华港机通过不断地钻研,以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占据了全世界的/5港口;湘潭电机厂以电机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

  第二集:《国之砝码》

  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为难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到达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根底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兴旺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效劳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效劳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开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

  /5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每每看到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无比自豪与兴奋,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而骄傲。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中国大机械的一份子,一种民族荣誉感油然而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平安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良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典范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开展。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标准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已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给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最后应该注重行业系统效劳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效劳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阶段经过近30年的技术追赶我们再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局部成就,也在缩短着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但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高精尖技术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不能沉醉于目前取得的一局部成就,以强烈的危机感鞭挞自己,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兴旺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作为一个开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任然是一个不争事实,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我国经济开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热忠搞招商引资的开展思路,使我们受制

  /5于人,为他人“做嫁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突出位置。

  要开展就要创新,个人是这样,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这样。只有坚决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才能不断稳固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篇三:《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表达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开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奉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根底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开展的“中国梦〞。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

  /5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鼓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5

篇五: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寻党史足迹

  守初心使命

  做合格党员——观党史教育专题片《征程》有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全省农信社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我观看了党史教育专题片《征程》。全片看完,震撼之余,使我深深感受到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部专题片以河南党史发展中的关键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经典历史符号为主线,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阶段,讲述了我省在中国共产党跋涉奋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重大决策、开展的重大活动、作出的重大贡献,对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更直观地了解党在河南砥砺奋进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征程是今天对昨天的回首,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记载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一百年的历史写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十四五”谋篇开局,从峥嵘岁月中大别山脚下的革命圣地到如今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从小微民营企业艰难创业到如今河南智造享誉海内外;从抛洒热血投身革命的民族英烈到县委书记好榜样的焦裕禄;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仿佛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艰苦创业历程,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人名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宛如闪电劈开黑暗天空,让饱受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从1921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的艰辛与坎坷不言而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等难题摆在她面前,她毅然决然的带领着人民探索的脚步坚定不移的阔步前行。她实事求是,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成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新中国一步步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可以自豪且坚信地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征程,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的征程同样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大渡河”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作为新时代农信系统的青年党员,我们更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推荐访问: 征程纪录片观后感智造 观后感 征程 纪录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