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18 19:50:15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1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李华

作者机构: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堡乡回民中学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ISSN:2095-3879

年:2018

卷:000

期:011

页码:70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培养;情感教育;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摘要:2016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根据这一部署,各版本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进行了重新修编,并于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此次教材更名是品德课程对依法治国战略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精神的贯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2

培养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何佳华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6期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石,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学科素养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和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设定科学学习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回归课堂生活本真,以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独霸课堂,主宰着课堂,长时间贯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记笔记。因此,常常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特别枯燥,缺乏学习兴趣,而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则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以引导为主。身教重于言教,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和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在讲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不应该一上来就直入主题,为学生讲解中学时代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而应该以互动教学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充分谈论。师生可以围绕谈论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谈话活动中,我捕捉到了这些信息:有的同学提出作业多了,课程比小学更紧了,还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了,更有同学提出我们的阅读量大了,知识面更广了,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了等等,学生们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真实的想法,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学生活的打算,让学生认识到中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篇3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裘玲菲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1期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不但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目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国家认同是指国家公民对自身国家归属的认知,是保持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生的国家认同感普遍不高,教师必须看到学生发展的不足,提高对国家认同感培养的重视程度。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探索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家认同感的培养为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于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充足的自信,文化自信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目前,外来文化不断涌入,许多初中生都出现“崇阳媚外”的不良心理,表现在盲目追求外国品牌、模仿西方国家的饮食等方面,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极为不利。文化自信反映了一个民族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教师必须承担起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任,将文化教育贯穿于道德与法制的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发展成果,在感受我国文化特色的过程中树立文化意识,并学会欣赏本国文化。在树立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加强对祖国辉煌历史文化的认识,并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尊重和维护本国文化 ,并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树立文化自信不等于盲目排外,热爱本国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并不意味着要盲目抵制外来文化,我们对本国文化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面对外来文化则要学会包容。历史告诉我们,盲目排外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长此以往只会被时代抛弃,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因此,我们应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文化,做到好则取之,坏则弃之。此外,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逐渐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增强国家认同感。

推荐访问: 素养 法治 道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