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9篇)

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9篇)

时间:2023-05-03 16:10:05 浏览次数:

篇一: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

  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

  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

  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而说法正确的是()o

  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

  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

  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

  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的观点。

  A.

  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班杜拉

  3.

  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A.矛盾型B.回避型

  C.紊乱型D.安全型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5.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A.重复促进成绩

  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对()的描述。

  A.固定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7.

  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A.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

  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B.学习是逐渐进步的D.没有进步就表明没有学到或学会什么

  8.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o

  A.

  精制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组织没有这种倾向

  B.

  组织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精制没有这种倾向

  C.

  精制和组织都没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D.

  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9.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o

  A.否认质的差异

  B.无视质的差异

  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D.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

  10.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

  C.内容效度好D.一致性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观点。

  12.

  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X社会交往X—

  13.

  -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

  14.

  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

  15.

  桑代克的练习律又称作—律。

  16.

  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和—o

  17.

  产生式的两个成分是—和—o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

  19.

  替代学习

  20.

  知识的组织

  21.

  “行为指示子”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23.

  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24.

  简述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25.

  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试比较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I.

  A6.

  C2.B7.C3.C8.D4.B9.C5.D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II.

  霍尔

  12.

  身体养育

  13.

  辨别

  14.

  尝试一错误

  15.

  重复

  16.

  心理旋转

  17.

  条件行动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木规律。

  19.

  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模仿学习、观察学

  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

  20.

  知识的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旦表明子集之

  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1.

  “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四、筒答题I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伺与异。

  答: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

  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

  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分)。

  23.

  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1)方便(2分);⑵安全(2分);⑶传递(2分);⑷灵活(2分)。

  意象扫描

  认知发展

  24.

  简述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

  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2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

  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

  延;(1分)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

  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

  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1分)

  25.

  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

  分布;(2分)

  (2)

  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分)

  (3)

  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

  的。(2分)

  (4)

  “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

  试比较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3分)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

  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3分)

  (1)

  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

  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2分)

  (2)

  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2分)

  (3)

  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2分)

  (4)

  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

  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3分)

  27.

  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3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

  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2分)。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1分)。教师

  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1分)。于是在

  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1分),这就决定了对学生

  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1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1分),而旦中是少数(1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染色体。

  A.

  23对B.46条

  C.23条D.46对

  2.

  皮亚杰认为,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3.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4.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5.

  “功亏一警”,“前功尽弃”。这是描述()。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6.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A.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B.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猩猩比猫、狗更聪明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7.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o

  A.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A.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

  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8.下而表述中正确的是()o

  9.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

  10.

  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o

  A.顺序分数

  B.名义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H.基因是DNA里小RMW12.

  右图呈采代克实粒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

  中横坐标X表示

  I纵坐标Y戋

  示?

  13.

  循用往复相互作用里的三个因卓分别是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测蛾准确性的同题.包含幅个方囱,叩

  15.

  教材对教学内容做r一忡二帽的分美,其中的一堆是,另一给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皮亚杰的“图式"

  17.

  托尔曼的“潜在学习”

  18.

  测量

  19.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

  简述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和类型。

  21.

  简述惩罚的儿种错误使用。

  22.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23.

  简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25.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木做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I.

  C2.B6.

  D7.D3.C8.D4.B9.B5.A10.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II.

  遗传

  12.

  试验次数学习成绩

  13.

  人际环境

  14.

  效度信度

  15.

  可说明性

  可把握性

  个体认识期望信念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7.

  托尔曼的“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偷偷地”学会了。

  18.

  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19.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

  简述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和类型。

  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对应地便有3种类型:

  第一阶段主要是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游戏者不关心别人在做什么,这里看不出交往的。

  分)

  第二阶段主要是平行游戏,这时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这表现出交往的意向。但是坐

  下后却是各玩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旁人,这又表现没有真正的互动或合作。(2分)

  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2分)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

  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

  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2分)

  21.

  简述惩罚的几种错误使用。

  (1)实际惩罚了好行为;

  (2(2)

  惩罚养成消极的畏惧;

  (3)

  惩罚奖励了坏行为;

  (4)

  恼羞成怒使惩罚变得莫名其妙;

  (5)

  攻击性惩罚滋生攻击性行为o(每答对一个要点给1.5分,全部答对给8分)

  22.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1)

  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

  (2)

  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2分)

  (3)

  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2分)

  (4)

  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

  23.

  筒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

  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

  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2分)

  (2)

  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

  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

  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

  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3分)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

  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2分)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

  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2分)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

  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

  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2分)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1分)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

  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2分)学校

  在这方而可以做得非常系统,(2分)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

  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2分)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

  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2分)

  25.

  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

  (1分)促进精制与组织的手段很多,基本做法有:

  (1)

  意象指导。(1.5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2分)

  (2)

  类比指导。(1.5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

  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2分)

  (3)

  精制指导。(1.5分)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何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

  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2分)

  (4)

  促进组织。(1.5分)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2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三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o

  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

  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

  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

  “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3.

  皮亚杰把()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4.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5.

  “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描述的是()o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A.

  巴甫洛夫B.华生

  6.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

  本。在

  C.斯金纳D.班杜拉

  7.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o

  A.

  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

  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o

  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

  D.物质的差异

  9.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o

  A.顺序分数

  B.名义分数

  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

  10.为了减经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o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

  C.内容效度好

  D.-致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O

  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

  的代表性观点。

  3.

  同伴交往不同于亲子交往的重要特点是。

  4.

  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

  的系统。

  5.

  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o

  6.

  产生式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使你从

  走向

  的自动化行动。

  7.

  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组织过程有两大优点,一是,一是

  8.

  SD或S是

  的缩写。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基因的显性效应

  2.

  条件刺激的泛化

  3.

  精制

  4.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究表明这两个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2.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3.

  简要说明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4.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2.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6.

  D2.B7.C3.C8.A4.B9.A5.C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自我中心性

  2.

  霍尔

  3.

  平等的自由

  4.

  第一信号

  5.

  期望

  6.

  需要思索不假思索

  7.

  信息集约

  8.

  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

  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在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

  的条件反应。

  3.

  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4.个体差异离均差

  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一X;-Xo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

  的同与异。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二者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规导激活扩散

  明

  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2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

  织起来的(2分),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2分)。

  2.

  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

  的摄影底片;(2分)⑶我们对意象能做心里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3.简要说明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数档次多(1分),也就是个体差异多(1分),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1分)。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2分)。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1分),这也容易引起学生

  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锚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2分),这是连续分数

  的缺点。

  4.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⑵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⑶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

  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2分)

  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

  (2分)

  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2分)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

  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1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千扰了集

  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2分)②惩罚之后

  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

  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2分)

  2.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木

  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3分)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它比较适合于图

  象、图片和图形资料。(1分)

  (2)相继呈现,它最适用于音乐和语言教学中的听、读训练部分。(1分)(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它可以适

  用于语文学习。(1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2分)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1分)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白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

  别概念的条件中去。(3分)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

  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

  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3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染色体。

  A.23对B.46条

  C.23条D.46对

  2.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o

  A.同化B.顺应

  C.习惯D.平衡

  3.

  皮亚杰把()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4.

  “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o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5.

  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廷克利泡夫

  A.

  巴甫洛夫B.华生

  6.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

  C.斯金纳D.班杜拉

  7.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o

  A.

  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8.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

  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

  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

  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9.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局限在()。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

  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

  性。

  2.

  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同化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

  的变化。

  3.

  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

  的系统。

  4.

  学习者,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5.

  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o

  6.

  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

  实例和

  实例。

  7.

  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

  构成一个

  模型。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环境

  2.

  条件刺激的泛化

  3.

  命题网络的形成

  4.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四、简答题(从四个题中任选三个题完成,共24分)1.筒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8分)

  2.

  筒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8分)

  3.

  筒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8分)

  4.

  筒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

  试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15分)

  2.

  请你对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进行比较。(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6.

  D2.A3.C4.C7.D8.A9.A5.C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相异

  2.

  量

  3.

  第一信号

  4.

  首先做出尝试

  5.

  如果那么

  6.紧凑呈现呈现变式

  7.

  行为指示子太阳系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之总称。

  2.

  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

  的条件反应。

  3.

  命题网络的形成是指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4.

  A一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四、筒答题(从

  四个题中任选三个题完成。共24分)

  1.

  筒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8分)

  答:同,两种游戏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

  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

  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分)。

  2.

  简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8分)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

  (3)

  后继尝试会去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

  (4)

  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分)

  (5)

  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

  决问题的行为"。(2分)

  3.

  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8分)

  答:一种是直接提取(1分),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

  之类(1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1分),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1分)。从理论上说,陈述

  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具备(2分)。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1分)。所谓“建

  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1分)。

  4.

  筒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8分)

  答:(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2.5分)(2)如果一项特

  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2.5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

  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

  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3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

  试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15分)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达到的水平(1分)即和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或“扶助”(1分)

  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1分),前二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作业(1分)。“跳起来能摘

  到果子”的说法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含义(1分)。因此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很多儿童在成人或更加训

  练有素的同龄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不能独立应付的作业(2分)。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观。后者讲究作业难易适中(1分),学生独立完成

  (1分),因此学生的学习仍然局限在实际达到的水平之内(1分)。但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针对学生可能

  的发展水平而教,重视教学发展学生的潜能(1分)。

  于是,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1分),于是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

  败的关键(1分)。

  为落实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应该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它们稍微超出学

  生现有的能力,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形成冲突(1分),以激励学生寻求教师的指点,开展同伴讨论,在

  相互合作中完成这样的作业(1分)。

  2.

  请你对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进行比较。(15分)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3分)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

  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3分)

  (1)

  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

  致

  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2分)

  (2)

  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2分),(3)概化是

  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2分)(4)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

  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

  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3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五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将显示隐性基因效应的字母组合是()。

  A.

  FFB.Ff

  C.fFD.ff

  2.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o

  A.

  同化B.顺应

  C.习惯D.平衡

  3.

  确定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做的。

  A.斯帕丁B.洛伦兹

  C.哈洛D.安斯沃斯

  4.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o

  A.无条件刺激

  B.元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5.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A.尝试一错误

  B.准备律

  C.练习律D.效果律

  6.

  “临时抱佛脚”。描述的()。

  A.固定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7.

  在班杜拉描述的模仿学习的阶段中,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是属于()阶段。

  A.注意

  B.保持

  C.复制

  D.动机

  8.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o

  A.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却可以有多个论点

  B.

  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联系,却只能有一个论点

  C.

  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D.

  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

  9.

  陈述性知识的使用将表现为()o

  A.回答读到的提问B.回答听到的提问

  C.回答想到的提问D.回答读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

  10.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

  A.

  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

  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遗传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

  性状的相似性。

  2.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观念。

  3.

  桑代克的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就是o

  4.

  短时记忆又称为

  记忆。

  5.

  和

  是产生式的两个成分。

  6.(J是

  的标记。

  7.B一类教学内容是

  的和

  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

  2.

  习俗水平

  3.

  强化

  4.

  陈述性知识

  四、简答题(从四个题中任选三个题完成,共24分)

  1.

  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分)

  2.

  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

  3.

  简要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8分)

  4.

  略述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

  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15分)

  2.

  与等第分数相比较,论述连续分数的侥缺点。(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D6.

  C2.B3.C4.A5.C7.C8.C9.D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生物

  2.

  实验性因果

  3.

  尝试一错误

  4.

  工作

  5.

  条件行动

  6.

  标准差

  7?易说明难把握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木规律。

  2.

  习俗水平是柯尔伯格认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第2水平,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要尊重权威、重视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不再只从个.Kill标准来评判行为是否道德。

  3.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4.

  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

  四、简答题(从四个题中任选三个题完成。共24分)

  1.

  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分)

  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而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1。5分)。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

  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1.5分)。

  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1.5分)。

  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1.5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1分)。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而形成多样性差异(1分)

  O

  2.

  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

  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

  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

  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3.

  简要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8分)

  答:一方面,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一对象期望后(2分),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

  会操控之(1分),并期望另一个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一结局期望了(1分)。另一方而,行为一结

  局期望也可转化为对象一对象期望,(1分)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

  “看”,放在头脑里想(2分),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形成行为一结局期望(1分)。

  4.

  略述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8分)

  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相继呈现;(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3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3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

  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15分)

  答: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1分),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1分),而不

  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1分)。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1分)。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

  (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3分);

  (2)教师

  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木

  而把握实质意思(3分);

  (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

  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3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

  握了实质意思(2分)。

  2.

  与等第分数相比较,论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15分)

  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3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

  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

  好(2分)。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2分),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锚铢计

  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2分)。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3分),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

  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1.5分)。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

  更好了(1?5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六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染色体。

  A.

  23对B.46条

  C.23条D.46对

  2.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提出来的。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3.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0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4.

  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的研究。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D.华生

  5.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A.

  重复促进成绩

  B.

  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

  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

  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6.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A.

  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B.

  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

  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7.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o

  A.

  获得新命题

  &激活已有命题

  o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8.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该是()。

  A.

  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和一个“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相反

  B.

  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和一个“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相反

  C.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大多数与“是样例”不同

  D.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少数与“是样例”不同

  9.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人口。

  A.13.59%B.34.13%

  C.50%D.68.26%

  10.

  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A.正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D.双峰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

  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阶段。

  2.

  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心理学家是—o

  3.

  命题由

  和

  两个成分构成。

  4.

  陈述性知识学习分知识的—和—两个方面。

  5.

  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另一是—o

  6.

  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另一维是—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皮亚杰的“图式”

  2.

  依恋

  3.

  测量

  4.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

  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2.试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

  3.

  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4.

  筒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2.

  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6.D2.B7.D3.C8.B4.A9.B5.D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2.

  托尔曼

  3.

  论点联系

  4.

  获得提取

  5.

  程序化合成

  6.

  可说明性可把握性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2.

  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3.

  测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

  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答:第一种是动作表征,它的方式是肢体的实用动作。(2分)

  第二种是映像表征,它的方式是知觉或意象。(2分)

  第三种是符号表征,它的方式是证词或其他符号,最容易理解。(2分)

  上述三种表征方式或能力在一般成年人那里是同时具备的,可是在儿童那里却是先后顺

  序发展起来的。(2分)

  2.

  试描述两种期望的转化。

  答:期望分为两种,对象一对象期望和行为一结局期望。(2分)两种期望可以转化。(2分)一方而,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一对象期望后,如果觉得自已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期望另一个

  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一结局期望了。(2分)另一方面,行一结局期望也可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这就是把白己的行为放在“心里”“看”,放在头脑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

  形成行为一结局期望。(2分)

  3.

  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答:(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2分)

  (2)

  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

  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2分)

  (3)

  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

  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2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

  握了实质意思。(2分)

  4.

  简述大一统产生式的优点和不足。

  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

  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2分)

  (2)

  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

  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

  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3分)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流而下、一泻到

  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二(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而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2分)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

  布的调整。(2分)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

  果没有普照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

  才。(3分)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

  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3分)学校在这方而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3分)

  使

  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2分)

  2.

  试论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

  答: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提取,教学就应该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发生。(1分)

  促进精制与组织的手段很多,基本做法有:

  (1)

  意象指导。(1.5分)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2分)

  (2)

  类比指导。(1.5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村

  料,类比是管用的。(2分)

  (3)

  精制指导。(1.5分)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

  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2分)

  (4)

  促进组织。(1.5分)在组织方而提供指导的基木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2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我们可以用电灯的开一关来比拟()。

  A.

  等位基因B.显性一隐性基因C.同源染色体D.有丝一减数分裂

  2.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o

  A.同化B.顺应C.适应D.平衡

  3.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o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4.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A.尝试一错误B.准备律C.练习律D.效果律

  5.

  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阶段。

  A.注意B.保持C.复制D.动机

  6.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D.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7.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o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

  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o

  A.

  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

  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9.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看作了()。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10.

  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o

  A.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前运算阶段的基本特点是(1)——可以运作,但运作还不(2)——o

  2.

  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3)——o

  3.

  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4)——o

  4.

  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中横坐标X表示(5)——;纵

  5.

  期望也是一种(7)——表征。

  6.

  所谓“动脑筋”,就是说(8)——记忆在运作。

  7.

  命题及其网络表征(9)——知识。

  8.

  仃是(10)一的标记。

  成绩的差异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儿童的社会化

  2.

  正强化

  3.

  行为一结局期望

  4.

  正态分布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8分)

  2.

  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

  3.

  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有哪些特点?(8分)

  4.

  简述C一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5分)

  2.

  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2.B3.B4.C5.C6.B7.C8.B9.A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1)头脑

  (2)可逆

  2.

  (3)平等的自由3.(4)不精确

  4.

  (5)试验次数(6)学习成绩

  5.

  (7)内部"6.(8)短时或工作

  7.

  (9)陈述性

  ?8.(10)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2.

  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3.

  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4.

  “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数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学

  1.

  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8分)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2分);但是一当发现母亲离开了,他们会着

  急、忧伤,也可能哭泣(1?5分),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1?5分)。当母亲回来时,这类婴幼儿

  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1.5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1.5分)。

  2.

  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三分),难以预定,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

  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1.5分),这耐心的最

  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1.5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

  会的硬,目(1.5分),而旦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1.5分)。

  3.

  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8分)

  答:(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分)

  (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

  (2分)(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

  得十分具体而形象。(2分)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2分)

  4.

  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

  答:⑴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务)⑵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2分)(3)C一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2分)因此

  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2分)五、论述题(共30分)

  1.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5分)

  答: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分),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

  的个体差异(1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分),学校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精神文明

  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三方而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分),于是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起着

  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分)。

  学生家庭的社会一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分),因此如果完全

  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然有的家庭教育的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那是极少数,于是全社会家

  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2分)。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

  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分)。例如我国政府动

  员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J,JL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

  差异(举1例可以补前而缺的1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

  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15分)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1分),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1分)。之

  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1分),因

  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1分)。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

  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

  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1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

  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1分),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1分),具体表

  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1.5分),而且中是少数(1.5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八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o

  A.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

  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

  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

  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

  “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3.

  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

  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4.

  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托尔曼

  5.

  “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o

  A.

  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6.

  提出了

  “心理地图”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o1A.斯金纳B.托尔曼C.苛勒D.班杜拉

  7.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A.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8.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o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9.

  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o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双峰分布

  10.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

  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1)----的代表性观点。

  2.

  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2)

  ------,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3)

  ------观念。

  3.

  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4)——o

  4.

  记住就是把有关信息从(5)

  -----记忆存到(6)——记忆里去。

  5.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7)——o

  6.

  SD或S是⑻一一的缩写。

  7.

  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9)——构成一个(10)

  --模型。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基因的显性效应

  2.

  精制

  3.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4.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8分)

  2.

  筒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8分)

  3.

  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8分)

  D.一致效度好

  4.

  筒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8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15分)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B3.B4.A5.C6.B7.D8.A9.B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霍尔2.(2)实验性(3)因果3.(4)期望4.(5)短时或工作

  (6)长时5.(7)回忆6.(8)

  标准差7.(9)行为指示子

  (10)太阳系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

  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3.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歹

  4.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

  1.

  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8分)

  答:第一种是动作表征,它的方式是肢体的实用动作。(2分)第二种是映像表征,它的方式是知觉或

  意象。(2分)

  第三种是符号表征,它的方式是语词或其他符号,最容易理解。(2分)

  上述三种表征方式或能力在一般成年人那里是同时具备的,可是在儿童那里却是先后顺序发展起来

  的。(2分)

  2.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8分)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点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二者不同是,联合游戏没

  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1分),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1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

  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2分),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2分)。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

  义。(8分)

  答:(1)教师要首先突破受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分)(2)教

  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

  离课

  本而把握实质意思;(2分)

  (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

  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2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

  掌握了实质意思。(2分)

  4.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8分)

  答:(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2.5分)(2)如果一项特

  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2.5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

  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旦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

  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3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15分)

  答: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的发生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

  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2分)

  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瓦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2分)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

  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2分)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

  “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1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

  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2分)②惩罚之后要

  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

  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2分)

  2.

  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15分)答: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它比较适合于图像、图片和图形资料。(1分)(2)相继呈现;

  它最适用于音乐和语言教学中的听、读训练部分。(1分)(3)同时一相继结合法。同时一相继结合法可以适

  用于语文学习。(1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这样: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

  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2分)例如我国的教育心理

  学

  教科书常以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说明呈现变式实例的必要性。(3分)教师在教学生一个新概

  念时,会考虑到概念的关键特征,并下工夫去讲解之。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

  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

  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2分)所以从实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

  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年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3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九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而说法不正确的是()o

  A.所有的卵子都不带Y染色体

  B.有的精子带Y染色体

  C.所有的卵子都带X染色体D.所有的精子都带Y染色体

  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的代表性观点。

  A.霍尔B.华生

  C.斯腾D.鲁克森伯格

  3.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o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5.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A.

  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B.

  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

  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6.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A.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

  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8.

  如果测验题目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o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平坦分布

  9.

  “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个说法将表现出(A.正态分布B.尖峭分布

  C.J一型分布

  D.平坦分布

  10.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o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2)第二阶段是

  -----;(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

  ----------

  12.

  巴甫洛夫把—命名为第二信号。

  13.

  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方而和-------大小。

  14.

  人的特质可以分为

  -----和行为特质的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

  -------特质。

  15.

  B_类教学内容是

  -------一的和

  ----------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基因的显性效应

  17.

  强化

  18.

  潜在学习

  19.

  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

  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

  21.

  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22.

  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3)

  24.

  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25.

  论述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A3.C8.A4.B9.C5.D10.B6.

  D7.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平行游戏

  12.

  语言

  13.

  连续性相对

  14.

  体质特质心理

  15.

  易说明难把握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7.

  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18.

  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偷偷地”学会了。

  19.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

  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

  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

  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

  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

  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1.

  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1)

  命题激活与扩散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它而不是遏止它。(3分)

  (2)

  如果教师决心利用它,那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基木的教学目标,即要使学生在课堂上

  思想活跃起来。(3分)

  (3)自发的激活扩散过程将使老师能从一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学生。(2分)

  合作游戏

  22.

  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

  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第分数好。(3分)

  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锚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3分)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1)

  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2)

  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

  (3)

  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

  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含义。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达到认知成熟所需要经过的4个阶段。(1分)

  (1)

  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

  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

  久性”的认识。(2分)

  (2)

  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

  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2分)

  (3)

  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

  算上。(2分)

  (4)

  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

  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一检验思维。(2分)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

  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

  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不

  失为一个很好的参照。(2分)

  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可以

  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到很多

  更具体的理论体

  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义。(2分)

  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木性

  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数、几

  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2分)

  25.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答: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当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

  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3分)。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1分)。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首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3分);(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

  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分);(3)在学生把握

  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木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

  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3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

  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2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十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o

  A.同化B.顺应

  C.适应D.平衡

  2.

  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A.客体永久性

  C.自我中心性

  B.守恒

  D.延迟模仿

  3.

  “发现学习”的概念是()提出来的。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柯尔伯格

  4.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5.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6.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A.重复促进成绩

  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7.

  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班杜拉

  8.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

  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

  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o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

  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

  A.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

  和

  这两个特点

  12.

  巴甫洛夫把—命名为第二信号,只有人拥有第二信号系统。

  13.

  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是一

  律、—

  —律和

  一律。14.

  命题由

  和

  两个成分构成。

  15.

  “正态分布”又称

  曲线,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o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

  17.

  依恋

  18.

  辨别学习

  19.

  知识的表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

  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

  21.

  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22.

  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25.

  试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I.

  B2.C3.B4.C5.A6.D7.B8.C9.A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II.

  亲密无间

  忠诚可靠

  12.

  语言

  13.

  准备练习

  效果

  14.

  论点联系

  15.

  正态(或者答钟型)

  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

  布鲁纳的“学科基木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木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17.

  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8.

  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19.

  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

  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

  (1)

  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

  (2)

  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

  (3)

  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

  (4)

  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分);

  反应。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

  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

  21.

  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1)

  学习与表现(2分)是两回事(2分);

  (2)

  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2分),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2分)。

  22.

  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

  类(2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2分)。从理论上说,陈

  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

  (2分)。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2分)。

  23.

  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⑵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

  (3)

  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

  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分),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而缩小儿童少

  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分),学校教育又从

  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木国木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而缩小

  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

  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3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分),于是学校教育在这

  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分)。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分),因此

  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2分)。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

  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分)。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

  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而的个体差异

  (举1例可以补前而缺的1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5.

  试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分)

  (2)

  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

  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3分)

  (3)

  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

  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3分)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

  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

  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3分)

  从用的一而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

  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

  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2分)。

  另一方而,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

  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2分)

篇二: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篇三: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5答案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任选下列题目中的一个写一篇小论文,根据所选题目的不同,论文形式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调研报告、还可以是具体的教案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

  1.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谈谈如何根据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设计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

  3.浅论早期依恋对未来心理发展的影响。

  4.结合自己的教育或教学的实际,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失败或追悔的实例。

  5.从实际教学中任选一则要传授的新知识,确定(1)这个新知识的命题形式;(2)估计学生会激活怎样的已有命题;(3)预定期望学生派生出怎样的新命题。完成上述3点后,把它们连贯起来撰写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

  6.选择应用某一分数类型的实际案例,运用课程中所学的有关测量与分数的知识对这一分数类型的优劣进行分析。

  答案:案例背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课是一首诗歌。全文共有四句话。课文讲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并指出小学堂最漂亮,激起学生的自豪感。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并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阅读能力,体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教育学生热爱农村。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校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家乡瞧一瞧,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画,自由说说自己的发现。

  3.⑴出示课题。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⑵从观察中,你认为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7.师生合读。

  三、利用图片,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到了农村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生边说,师边贴图片。

  (1)学生交流。

  (2)想想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3)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3.比较想像,解决难点。(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

  (2)让学生观看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像。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四、朗读体味,激发情感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叠词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问句和答句。

  3.板书出示: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六、想像创新,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说说课后“读读说说”中的叠词。然后比赛,看谁说的叠词多。

  2.在学生观察校园的基础上,以“夸夸我们的学校”为题开展说话比赛。

  (1)四人小组比赛。

  (2)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说。

  【案例分析】:从上面案例我有以下两点体会:1、积极、主动、参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去问,让他们敢于交流,善于交流,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学习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渗透语文素养,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仅供学习交流

篇四: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事件表明环境阻碍成功地抗击了遗传的作用。

  A.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

  B.苯丙酮尿症

  C.孪生儿的爬梯实验

  D.狼孩

  2.闻名的“三山实验”揭露了()。

  A.客体永久性

  B.守恒

  C.自我中心性

  D.延迟仿照

  3.确信依恋实质的决定性研究是()做的。

  A.斯帕丁

  B.洛伦兹

  C.安斯沃斯’

  D.哈洛

  4.桑代克额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A.预备律

  B.练习律

  C.成效律

  D.尝试一错误

  5.“临时抱佛脚”描述的是()。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固按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6.甲以打闹的方式解决乙,这是班杜拉说的仿照学习的(A.注意

  B.维持

  C.复制

  D.动机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时期。

  A.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却能够有多个论点

  B.一个命题能够有多个联系,却只能有一个论点

  C.一个命题能够有多个论点和多个联系

  D.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联系和一个论点

  8.某家长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

  习成绩的不同看做了()。

  A.质的不同

  B.量的不同

  C.程度的不同

  D.特质的不同

  9.若是是一门课程的分数,以下最逼近正态散布的是()。

  A.班级的B.年级的C.若干学校的D.全省的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A.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婴儿的循环反映具有探讨性和--------,可帮忙婴儿形成最初的一----观念。

  12.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

  13.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中横坐标X表示-----;纵坐标Y表示--------。

  14.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了一--------比--------更重要。

  15.正态散布又称--------曲线,正态散布的单位称为----------.

  它的缩写是---------------的。

  三、名词说明(每一个4分.共16分)

  16.皮亚杰的“图式”

  17.观点采择

  18.对象一对象期望

  19.测量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家庭对儿童进展的阻碍。

  21.所谓“同时激活于工作经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

  22.略述增进正确概化的大体做法。

  23.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联系实际,论述维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25.通过实例,论述增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大体做法。

  试卷代号:11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C3D

  4.B

  5.C

  6.C

  7.C

  8.A

  9.D

  1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实验性

  因果

  12.平等的自由

  13.实验次数

  学习成绩

  14.反馈

  重复

  15.正态或钟型

  标准差

  SD或S

  三、名词说明(每一个4分,共16分)

  16.皮亚杰的“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17.所谓观点采择,确实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说“换位试探”。

  18.对象一对象期望是指熟悉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测量是指依照必然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家庭对儿童进展的阻碍。

  第一,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不同,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表现出来分)。第二,增进儿童达到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抵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做出反映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照所制约分)。

  第三,增进儿童认知进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要紧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分)。家庭环境阻碍的上述3个方面还能够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乃至显现奇异的变式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进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不同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不同(1分)。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阻碍专门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不同(1分)。

  21.所谓“同时激活于工作经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一起的成份,要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遇同时处在工作经历系统里(3分)。由于工作经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成心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确实是指“自觉地想一想”(2分)。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量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而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维持在内心的话,就要成心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3分)。

  22.略述增进正确概化的大体做法。

  增进正确概化的大体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2分)

  紧凑呈现实例的大体做法有(1)同时呈现;(2)接踵呈现;(3)同时一接踵结合法。(3分)

  呈现变式实例的大体做法是如此: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点方面普遍转变,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点,帮忙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3分)

  23.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信的行为单元。(分)(2)即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全面。分)(3)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把握的是教师言说之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之外新情境里碰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把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因此也就无法事前说明的。(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联系实际,论述维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所谓维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咱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映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分)。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咱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映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分)。可是消退进程中会显现自发恢复现象,只是总的趋势仍然是反映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分)。

  维持与消退具有大体的教育含义。一方面,维持启发教师不要吝啬夸奖(1分),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1分)。另一方面,消退进程中的“自发恢复”现象给咱们启发,教师估量到学生在更正错误时会有反复(1分),从而事前做好思想预备(1分)。如此,当学生真的显现反复时就既可不能急燥(1分),又可不能失去帮忙的信心(1分)。相反,依照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决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进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2分)。

  25.通过实例,论述增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大体做法。

  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大体做法是:

  (1)意象指导。分)教学进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增进回忆。(1分)例如,(2)类比指导。分)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关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1分)例如,……

  (3)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分)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

  西来作类比的,这就可不能发生因采纳不熟悉的类比而致使不管用的问题了。(1分)例如,……

  (4)增进组织。分)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大体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那个地址,提纲起着鼓舞学生去组织他们的经历的作用。(1分)例如,…一

  (能够对以上四种做法别离举例说明的另加5分)

篇五: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们可以用电灯的开一关来比拟()。

  A.等位基因B.显性一隐性基因C.同源染色体D.有丝一减数分裂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A.同化B.顺应C.适应D.平衡

  3.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A.尝试一错误B.准备律C.练习律D.效果律

  5.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阶段。

  A.注意B.保持C.复制D.动机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

  A.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1页。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D.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9.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

  成绩的差异看作了()o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1.前运算阶段的基本特点是(1)——可以运作,但运作还不(2)——。

  2.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3)——。

  3.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4)——。

  4.下图是桑代克实验中猫的学习进步曲线,其中横坐标X表示(5)——;纵

  坐标Y表示(6)——。

  5.期望也是一种(7)——表征。

  6.所谓“动脑筋”,就是说(8)——记忆在运作。

  7.命题及其网络表征(9)——知识。

  8.仃是(10)一的标记。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儿童的社会化

  2.正强化

  3.行为一结局期望

  4.正态分布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8分)2.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3.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有哪些特点?(8分)4.简述C一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五、论述题【共30分)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5分)2.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2.B3.B4.C5.C6.B7.C8.B9.Al0.B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1.(1)头脑(2)可逆

  2.(3)平等的自由3.(4)不精确

  4.(5)试验次数(6)学习成绩

  5.(7)内部

  ’6.(8)短时或工作

  7.(9)陈述性

  ·8.(10)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2.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3.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4.“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8分)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2分);但是一当发现母亲离开了,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1.5分),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1.5分)。当母亲回来时,这类婴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1.5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1.5分)。

  2.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8分)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三分),难以预定,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1.5分),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1.5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硬,目(1.5分),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1.5分)。

  3.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8分)

  答:(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分)(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

  (2分)(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2分)·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2分)‘

  4.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8分)

  答:(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务)(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2分)(3)C一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2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2分)五、论述题(共30分)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5分)

  答: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分),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分),学校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三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分),于是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分)。

  学生家庭的社会一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分),因此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然有的家庭教育的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那是极少数,于是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2分)。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分)。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J,JL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举1例可以补前面缺的l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2.“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

  3.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4.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托尔曼

  5.“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6.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1A.斯金纳B.托尔曼C.苛勒D.班杜拉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A.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8.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9.测验题目很难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双峰分布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D.一致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5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1)----的代表性观点。

  2.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2)---------,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3)-------观念。

  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4)——。

  4.记住就是把有关信息从(5)--------记忆存到(6)-----记忆里去。

  5.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7)——。

  6.SD或S是(8)——的缩写。

  7.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9)——构成一个(10)-------模型。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基因的显性效应

  2.精制

  3.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8分)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8分)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8分)4.简要说明宜用等.(8)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4.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成。共24分)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8分)

  答: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4.“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5.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A.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B.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A.获得新命题B.激活已有命题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D.自行派生新命题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8.如果测验题目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D.平坦分布

  9.“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个说法将表现出(A.正态分布B.尖峭分布

  C.J一型分布D.平坦分布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方面和--------大小。

  14.人的特质可以分为--------和行为特质的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特质。

  15.B_类教学内容是---------一的和-----------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基因的显性效应

  17.强化

  18.潜在学习

  19.程序性知识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

  21.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22.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23.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试论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学含义。

  25.论述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A3.C4.B5.D6.D7.D8.A9.C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非交往性的单独游戏

  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

  12.语言

  13.连续性

  相对

  14.体质特质

  心理

  15.易说明

  难把握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7.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18.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偷偷地”学会了。

  19.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10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

  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

  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

  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

  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1.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1)命题激活与扩散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它而不是遏止它。(3分)

  (2)如果教师决心利用它,那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要使学生在课堂上

  思想活跃起来。(3分)

  (3)自发的激活扩散过程将使老师能从一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学生。(2分)

  22.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

  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

  算上。(2分)

  (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

  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一检验思维。(2分)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A.客体永久性B.守恒

  C.自我中心性D.延迟模仿

  3.“发现学习”的概念是()提出来的。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茨基D.柯尔伯格

  4.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45.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A.重复促进成绩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7.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

  A.斯金纳B."托尔曼

  C.柯勒D.班杜拉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

  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1.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____和

  这两个特点

  12.巴甫洛夫把____命名为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8.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

  反应。

  19.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四、筒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0.简述尝试一错误的含义。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5分);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

  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2分)。

  21.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1)学习与表现(2分)是两回事(2分);

  (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2分),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2分)。

  22.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

  类(2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2分)。从理论上说,陈

  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

  (2分)。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2分)。

  23.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2分)

  (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2分)

  (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4.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1分),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童少

  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1分),学校教育又从

  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

  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15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

  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1分)。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3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1分),于是学校教育在这

  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2分)。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1分),因此

  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2分)。学校通过义务教育(1分)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

  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2分)。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

  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

  (举1例可以补前面缺的1分,前面不缺的不加分)。

  25.试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区别: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分)

  (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

  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统一的。(3分)

  (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

  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明显不同。(3分)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来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

  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比如当学习者设法看一看、做一

  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相应的陈述性知识。(3分)

  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

  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

  着一条陈述性知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2分)。

  另一方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透彻地理解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再与逻

  辑推理和想象结合起来,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2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五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16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心理学家()的代表性观点。

  A.斯腾B.鲁克森伯格

  C.华生D.霍尔

  3.“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这比喻是()。

  A.图式B.同化

  C.顺应D.平衡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

  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5.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

  C.斯金纳D.托尔曼

  6.“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描述的是()。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7.强调模仿学习在儿童社会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B.托尔曼

  C.苛勒D.班杜拉

  8.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9.测验题目很容易的话,测验结果会成()。

  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D.双峰分布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

  17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

  C.内容效度好D.-致效度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

  和,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观念。

  12.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____。

  13.记住就是把有关信息从一

  记忆存到____记忆里去。

  14.在心理测量中,SD或S是一

  的缩写。

  15.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____构成一个____16.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一来陈述。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7.基因的显性效应

  18.条件刺激的泛化

  19.精制

  20.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2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23.简述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

  24.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5.试论惩罚的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26.当学生学习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应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做正确的概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2.D3.B4.B5.A6.C7.D8.A9.C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探索性

  实验性

  因果

  12.期望

  18页

  模型。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3.短时或工作

  长时

  14.标准差

  15.行为指示子

  太阳系

  16.终端行为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7.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8.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

  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19.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0.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1.略述布鲁纳的三种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

  答: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念的实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征,因此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关键

  特征,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征加入到识别概念的条件中去。所以从实质上

  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学,了解或猜想学生可能

  会犯的加入无关特征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准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

  习中出现的错误。(3分)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六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游戏过程中,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且表现出交往的意向。但是坐下后却是各玩

  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旁人,这是儿童在()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A.平行游戏B.单独游戏

  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

  2.“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描述的()。

  A.可变比率强化B.固定比率强化

  C.可变时距强化D.固定时距强化

  3.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CR表示()。

  A.无条件刺激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D.条件反应

  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A.尝试一错误B.准备律

  C.练习律D.效果律

  5.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阶段。

  A.注意B.保持

  C.复制D.动机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2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

  A.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耍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

  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A.名义分数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D.比率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皮亚杰认为____和,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

  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12.布鲁纳鉴定的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____表征、.

  一表征和,一表征。

  1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一

  一。

  14.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____。

  15.所谓“动脑筋”,就是说____记忆在运作。

  16.命题及其网络表征

  知识。

  17.在心理测量中,a是____的标记。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儿童的社会化

  19.正强化

  20.行为一结局期望

  21.正态分布

  2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四、简答题I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2.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23.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24.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

  25.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什么是基因的显性效应?请按基因的显性效应举例说明遗传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2分)。当母亲回来时,这类婴

  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2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2分)。

  23.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

  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l)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

  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4.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

  答:(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分)

  (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

  (2分)

  (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2分)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

  轻松的。(2分)

  25.简述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5分)(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2.5分)

  (3)C一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

  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j(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什么是基因的显性效应?请按基因的显性效应举例说明遗传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4分)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1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

  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

  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5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24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

  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

  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5分)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1分),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1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

  续的量的差异(1分),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1分)。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

  德(1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1分),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2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

  过优、良、中三等(1分),而且中是少数(1分)。

  25页

篇六: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基因的显形效应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题目2遗传

  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题目3环境

  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题目4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题目5图式

  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题目6平衡

  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题目7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题目8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题目9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题目10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题目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题目1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认为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也就是“内化”。这里所谓“由外”,即个体从情境中吸取知识,这既包括儿童自发的活动,也包括系统的教学;而所谓“向内”,不单单是指把比如知识学到自己“心里”来,而且更指一种“内(部)化”的过程和结果。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它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概念。

  题目1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答:一是作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他们很容易作出“我是讨人嫌的”、“我是一棵路边草”之类的解释。这样的自我评价可能浇灭孩子的内心的愿望星火,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二是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有的儿童把内心的愿望星火燃烧到另外一路上去,表现出敌视和和妒忌,甚至故意捣乱,直至采取言语攻击、身体攻击的问题行为。

  题目1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不同的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题目1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出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三、论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

  题目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学校教育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⑴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三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个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异。

  ⑵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题目18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答: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因此,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础,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

  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

  题目19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

  题目20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

  答:水平0(3~6岁):没分化的观点采择.儿童能认识自己与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绪感受,但他们经常将两者混淆.水平1(4~9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儿童懂得由于人们会接触到不同的社会信息,因此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水平2(7~12岁):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儿童能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从别人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思想、情绪感受和行为.儿童也认识到,别人也能这样做.水平3(10~15岁)第三参与人的观点采择.儿童能超脱两个人相互作用的情景而想象一个不偏不倚的第三者是如何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行为的.水平4(14~成人)社会观点采择.个体认识到第三参与者的观点采择会受一或两种更大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题目21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

  答: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的发展要经过“三水平六阶段”,个人的智慧发展与其道德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同步的。所以他主张,必须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在原则上进行推理的水平。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用灌输的方法,而是按照自然发展的方向去刺激儿童自己的道德思考,使每个儿童朝其潜在的目标前进。

篇七: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2021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电大备考

  2021年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考试题多套汇编附答案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苯丙酮尿症)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

  是“自律的”道德。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

  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社

  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O5.“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C.固定时距强化)。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柯勒)做的。

  7.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班杜拉)。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

  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10.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质的差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23)条染

  色体。

  12.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S表示(无条件剌激)。

  13.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14.下图的A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15.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16.统计概念中的SD或S是(标准差)的缩写。

  17.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19.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20.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一_;

  -_c21.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

  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3分)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

  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

  观。根据这个概念,学校教学要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

  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

  (3分)至于如何确定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

  同的最近发展区?还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

  (2分)

  23.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1.5分);但是当发现母亲离开

  了,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1.5分),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2分)。当

  母亲回来时,这类婴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1.5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

  续玩自己的去o(1.5分)

  24.简述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要点。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5分)(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5分)(3)后继尝试

  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5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

  功;(1.5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2分)

  25.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答:(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2分);(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

  (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实施辨别学习。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3分),即做出精确的反应(2分)。

  例如,我是一个体育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队列和做操,有时是为了比赛。一个最简单

  的动作是“前排同学”按“两手侧平举”的口令动作。此时他们不能用眼睛看自己的手臂是

  否水平了(否则比赛时?就会失分),因此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这表明学生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臂侧伸出去了,而不能感觉是否“平伸”了,因此是泛化。后来我这样训练:(1)帮学生

  把手摆到侧平举位置;(2)令其绷紧肌肉;(3)体验此时的感受;(4)重复,以训练他们捕捉

  这感受;⑸待他们多少能捕捉到这个感受后,我叫他们做儿个“侧斜举”,同样体验和捕捉

  感受,以同侧平举的感受区别开来。这就是训练分化。

  (6)

  “侧斜举”角度渐渐逼近侧平举,分化训练渐渐精细。这样的训练很成功,表现为最后学生能在一听到侧平举的II令后,就WJ”地一下子做到位了。这就是我工作中训练学生做了一次辨别学习。

  (如果能按照以上举例论述,且表述完整合理加10分)

  [如果按照3.4.5.6.7.8.9.D.所有的精子都带Y染色体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C.斯腾)的代表性观点。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C.阶段3)。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华生)做的。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D.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自行派生新命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如果测验题F1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A.正态分布)。

  “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个说法将表现出(C?J一型分布)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B.顺序分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帕特发现儿童的游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即意象的特点在于保留了被表征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的(连续性)方面和(相对)大

  小。

  14.人的特质可以分为(体质特质)和行为特质的两大类,行为特质又可■以称为(心理)

  特质。

  15.B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6.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7.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

  性。

  18.潜在学习是指在行为不表现的同时,心里却“悄悄地”、“偷偷地”学会了。

  19.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四、简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0.简述联结次数对经典条件反应形成的教育含义。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

  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

  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

  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

  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1.简述命题激活与扩散的教学意义。

  (1)命题激活与扩散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

  理过程。因此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它而不是遏止它o(3分)

  (2)

  如果教师决心利用它,那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即要使学生在课堂

  上思想活跃起来。

  (3分)

  (3)

  自发的激活扩散过程将使老师能从一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学生。

  (2分)

  22.简述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

  息(2分)。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助个别学

  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是比等-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14.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尝试一错误)

  15.桑代克的练习律又称作(重复)律。

  16.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心理旋转)和(意象扫描)。

  17.产生式的两个成分是(条件)和(行动)。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19.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

  20.知识的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旦表明子集

  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1.“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四、筒答题(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题完成,每题8分,共24分)

  22.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伺与异。

  答:同,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异,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

  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

  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分)。

  23.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

  答:⑴方便(2分);⑵安全(2分);(3)传递(2分);(4)灵活(2分)。

  24.简述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

  答: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

  (1)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不能违法。

  (2分)

  (2)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

  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

  (2分)

  (3)

  惩罚要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

  (2分)于是要注意两点:

  ①当不当言行实

  际上千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

  或蔓延;(1分)

  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

  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

  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

  (1分)

  25.略述抽样造成偏态分布的情况。

  答:(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的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

  偏态分布;(2分)

  (2)

  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的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2分)

  (3)

  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

  成的。

  (2分)

  (4)

  “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试比较模式识别的概化与辨别。

  答: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映不同的对象。

  (3分)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

  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o(3分)

  (1)概化是去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

  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

  (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2分)

  (3)

  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

  (2分)

  (4)

  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

  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

  样”。

  (3分)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3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

  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2分)。但

  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

  不道德(1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

  (1分),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1分),具体表现为一

  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分),而且中是少数(1分)。

篇八: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表述对旳旳是()。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变化气球旳形状”,这比方是()。

  A.图式

  B.同化C.顺应

  D.平衡

  3.皮亚杰把()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旳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旳”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详细运算阶段前期

  C.详细运算阶段后期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4.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达()。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5.“干好干坏一种样”。这是描述旳是()。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固定期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6.观测学习理论旳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7.下面说法中不对旳旳是()。

  A.知识网络中旳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种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旳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一样旳激活水平

  8.平常观念一般把个体差异看作()。

  A.质旳差异

  B.量旳差异

  C.程度旳差异

  D.物质旳差异

  9.优、良、中、差旳评估属于()。

  A.次序分数

  B.名义分数

  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

  10.为了减经学生旳学业心理承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旳短测验来取代一种长测验。研

  究表明这两个测验旳有关程度不错,这阐明短测验()。

  A.信度好

  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

  D.-致效度

  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著名旳“三山试验”揭示了一——。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__—旳代表性观点。

  3.同伴交往不一样于亲子交往旳重要特点是——

  一。

  4.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均有处理——

  旳系统。

  5.廷克利泡夫旳猴子试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

  6.产生式系统旳最重要旳特点是使你从——

  走向——

  旳自动化行动。

  7.对于陈说性知识旳学习,组织过程有两大长处,一是——,一是____

  一。

  8.SD或S是______一

  旳缩写。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基因旳显性效应2.条件刺激旳泛化3.精制

  4.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旳数学体现

  四、简答题(每题8分,从如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毕,共24分)

  1.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旳同与异。

  2.请对意象旳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旳描述。

  3.简要阐明持续分数旳优缺陷。

  4.简述A-类教学内容旳特点。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惩罚旳作用、局限及有效使用惩罚旳原理。

  2.当学生学习一种新概念时,教师应怎样协助和增进学生做对旳旳概化?

  试卷代号:11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原则

  (供参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B

  3.C

  4.B

  5.C6.D

  7.C

  8.A

  9.A

  10.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我中心性2.霍尔

  3.平等旳自由4.第一信号5.期望

  6.需要思索

  不假思索

  7.信息集约

  规导激活扩散8.原则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基因旳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旳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

  因发挥作用。

  2.条件刺激旳泛化是指在特定旳条件反应形成后,在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旳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旳条件反应。

  3.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旳信息做增强意思旳添加。4.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旳数学体现为:个体差异一X;-X。

  四、简答题(每题8分,从如下4个小题中任选3个小题完毕,共24分)1.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旳同与异。

  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旳相似,都在一起玩,均有社会互动(2分)。两者不一样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旳分工,没有共同旳目旳,互动重要表目前互换玩具之类(2分)。合作游戏是围绕一种共同旳主题而组织起来旳(2分),各游戏者旳行为服从于共同旳团体目旳(2分)。

  2.请对意象旳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旳描述。

  答:(1)我们可以出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分)(2)我们可以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旳摄影底片;(2分)(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里旋转,恰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2分)(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2分)3.简要阐明持续分数旳优缺陷。

篇九: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1(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题库一

  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

  基因里有DNA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3.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正确答案: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4.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正确答案:紊乱型

  5.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正确答案: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主观题

  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

  1.最近发展区(试题分值:5分)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2.正态分布(试题分值:5分)答:“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

  它左右对称;

  中间隆起成单峰;

  两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

  3.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试题分值:5分)答:A-类教学内容

  的致命基础性是指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

  1.论“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试题分值:20分)答: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7分)。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7分)。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6分)

  2.大一统产生式的长处和短处。(试题分值:20分)答: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6分)

  (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8分)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6分)

  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试题分值:30分)答: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7分)。

  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7分)。

  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4分)。

  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3分)。

  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3分)。

  这样,当学生真地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3分)。

  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3分)。

  题库二

  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

  1.“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华生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3.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正确答案: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4.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正确答案:一致性效度好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主观题

  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

  1.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2.“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答:“行为指示子”即可

  “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

  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

  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

  1.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试题分值:20分)答: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4分)

  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4分)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2分)

  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2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4分)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4分)

  2.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及尝试的类型。(试题分值:20分)答:尝试--错误的含义: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2分);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2分);

  (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2分);

  (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2分);

  (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3分)

  尝试的类型有:

  (1)初始的尝试可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景最典型地表现在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中。(3分)

  (2)初始的尝试也可以是有目标而无计划的(桑代克猫即如此),或者是部分有计划的。这样的学习情境尤其符合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经典定义。(3分)

  (3)初始的尝试行为还可以是无目标、无计划的“瞎捣鼓”。(3分)

  四、论述分析题(共1题,共30分)

  试述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模仿学习的普遍教育意义。(试题分值:30分)答:班杜拉把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方式归结为模仿,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所以,“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4分)

  这个过程有4个阶段:

  (1)注意。这可以从学习者和“指导者”两方面说。从学习者一方来说,要进行观察学习,则首先要集中注意于榜样;

  从“指导者”一方来说,要引发观察学习,则首先要使学习者集中注意于榜样,班杜拉强调后一方面。(4分)

  (2)保持。学习者主要采用意象和语词两种方式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4分)

  (3)复制。在这一阶段观察学习者试着做出或比划那些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使用,表现为

  “闹着玩儿”,(4分)

  (4)动机。学习者在什么时候会把模仿到的行为付诸实用。这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个人主观的认识和欲望的综合作用。(4分)

  模仿学习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1)模仿学习基于人的天性,带有好奇玩耍的游戏性质。(3分)

  (2)模仿学习带有克服心理障碍的功能。(3分)

  (3)在一个法制、文明的社会里,儿童模仿到的大量行为是好的。(3分)

  因此教师就需要了解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要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学习。(1分)

推荐访问: 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考试答案电大 电大 期末考试 答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