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5篇)

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5篇)

时间:2023-05-01 18:20:04 浏览次数:

篇一: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人民日报批评历史剧甄嬛传

  《人民日报》批历史剧《甄嬛传》宣扬犬儒主义,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历史剧甄嬛传的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由郑晓龙导演的描述宫廷内斗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不仅在大陆收视率极高,在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也极受观众欢迎。

  《人民日报》这篇署名陶东风的文章说,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一些人出于私立,不是努力去疗救它,修复它,而是参与到对它的进一步破坏中。

  文章指出这些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辨别是非,而是选择作恶,这种社会风气折射到近年流行的官场小说和宫廷剧中。

  文章说,《甄嬛传》传播和宣扬的价值观就是犬儒主义和投机主义。

  文章指,甄嬛刚入宫时是一个心地善良、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

  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后,她终于懂得了“真理”: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把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做对比:

  大长今在宫廷斗争中同样受恶势力迫害,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做人原则,相信正1义最终会战胜邪恶。

  文章说,《甄嬛传》可能比《大长今》更真实,但是文艺作品不能简单复制现实,重要的是价值观,“不正确的价值观会导致观众把不正确的生存理念带入现实生活”。

  陶东风在文章中指出,许多观众以甄嬛为榜样,选择以恶抗恶,并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这种犬儒主义和投机活动的大面积泛滥,将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腐蚀。”

  文章说,要改变现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诚信文化,这需要有载体,需要靠人去躬行,文艺作品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陶东风是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注中国文艺和文化研究。他的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网上广为传播。但是,许多网友在微博上就这篇文章发表不同看法,显示党的喉舌已经不能完全霸占话语权。

  在新浪微博,不少网友指出道德和诚信的缺失与社会制度和官员贪腐有很大关系。署名李国庆1953的网友指出腐蚀社会道德的是官员的腐败行为。

  网友巨鹿吧说,腐蚀社会道德的是言论的封闭,政府和司法的腐败和不作为。

  网友公民百川写道:比价值观更应反思的是制度。人是善恶的综合体,好的制度能激发人性中善的因素,坏的制度则无限放大人性中恶的方面。最高权力掌控所有资源,支配一切为所欲为;人与人之间2尊卑有别,践踏尊严、压抑人性。在扭曲的制度下,所有人都是可怜的受害者。透过甄嬛传最应呼唤是平等,最该反思的是制度。

  还有网友不同意陶东风提出的文艺作品必须要选用正确价值观。

  网友马绍炎Miss_Serene写道

  :我觉得文学不能只歌功颂德,那样就没有了它存在的意义。文学也不一定要背负着宣扬正面观念的义务。文学的经典正在于它构思的巧妙,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它百花齐放,善恶美丑反映人间百态,玄幻奇特尽现作家才气。

  也有网友赞成陶东风的文章。网友我爱手风琴说:我觉得作者说得很正确,价值观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非常重要的东西。价值观并不代表现实,它是在现实中选择时心里的一杆秤!

篇二: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风向标!2019年,?民?报批评传媒?业?五?乱象传媒内参导读:?民?报评论?章作为热点事件的舆论风向标,?度成为?业关注的重点。今?将2019年以来?民?报涉及传媒领域的批评?章进?梳理。?/唐瑞峰?民?报评论?章作为热点事件的舆论风向标,?度成为?业关注的重点。今?将2019年以来?民?报涉及传媒领域的批评?章进?梳理。1、明星?设2019年12?6?,《

  ?民?报

  》在第5版刊?《理性看待“明星?设”》,?章呼吁应该理性看待“明星?设”。?章称,再精?打造的“?设”,也不过是?种刻意呈现出来的形象,并不?定是真的,本质上是?种营销?为。然?,真正的?我最终是体现在?常的??举?中,体现在?作与?活的????。如果把??也当成了?场带着“服化道”的“表演”,演得再好,也总有出戏的时候。粉丝对于明星“?设”的真正期待是返璞归真、找到?我,不断打磨技艺、沉淀修养,?出?条更为纯粹的演艺道路,将德艺双馨作为??的职业?标和??价值。2、弹窗?告2019年12?4?,《?民?报》

  在第19版刊?《“弹窗?告”不能想弹就弹》,点名“弹窗?告”肆意?为的乱象。?章称,“弹窗?告”不仅影响上?者的?情和?作效率,还会带来?马植?、信息诈骗、强制消费等问题。治理弹窗泛滥,监管必不可少。相关部门应明确监管责任,加?执法?度,强化精准执法,不能让弹窗?告想弹就弹。对恶劣弹窗给?户造成伤害和损失的问题,也应明确具体的主体责任。在这??,不妨参照治理垃圾短信的措施来加强对弹窗?告的监管:任何实体和个?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弹窗?告;接收者同意后?明确表?拒绝接收弹窗?告的,应当停?向其发送。3、粉丝?化2019年11?28?,《?民?报》

  在第5版刊?《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化》,?章点名粉丝?化存在的乱象。?章称,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做出不良?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提?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化的发展,引导年轻?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对粉丝群体来说,形成健康的粉丝?化,有赖于每个??理性的?为、礼貌的举?、?明的语?要求??。4、?络游戏2019年11?22?,《?民?报》在第5版刊?《让“防沉迷”要求落地见效》,?章点名?络游戏带来了?系列的社会问题。?章称,引导青少年合理利?互联?,适度使??络游戏产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社会治理的?道重要课题,对?络游戏企业来说,需要保持?律、履?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防?未成年?沉迷?络游戏是?项复杂的系统性?程,需要全社会群策群?。相信有关?法和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和?业发展的精细化,将更好促进?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向阳??,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5、看新闻赚钱APP2019年11?12?,《?民?报》第9版刊?《警惕传销骗术向?机端转移》,直接点名

  “?路赚钱”“看新闻挣积分”“刷视频换商品”等APP存在的问题。

  ?章称,?段时间以来,“?路赚钱”“看新闻挣积分”“刷视频换商品”等APP相继出现,引发关注。相关平台拉?头的返利模式,由上下线组成团队并承诺?回报的?为,已涉嫌传销。?对新型传销骗术向?机端转移并不断“乔装改扮”,?对传销?为扰乱市场秩序、增加资本市场风险等现实危害,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时介??分必要。6、?艺批评2019年11?1?,《

  ?民?报

  》在第20版刊?《营造开展?艺批评良好氛围》,?章呼吁

  推动?艺批评创作和评论进步。?章称,在?艺发展变?时代,从?学到舞台剧到影视剧,总会有?些作品在专家和群众中引发不同观点。这是?艺受到公众关注的重要表现,也是通过?艺批评引领创作?产的有效契机。应当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话题予以深?理性的讨论,讲道理、辨是?、明导向,让正能量更强劲,让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深???。真理越辩越明,真正说理的讨论,越深?就越能活跃批评氛围,推动创作和评论进步。7、?红经济2019年10?25?,《?民?报》在第5版刊?《?红经济,诚信?有未来》,?章点名现场直播、?红代?涌向的?品安全、“刷单”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章称,随着电商新业态不断出新,?些现场直播、?红代?等互联?销售形式受到?友追捧。但与此同时,其中存在的?品安全、“刷单”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新的电商模式和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这背后,是?量个性化产品对?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通过更健康的模式、更好的监管,让新业态、新供给不断满?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就能让更多消费者放?消费,促进消费的蛋糕越做越?,推动经济?质量发展。8、信息安全2019年10?14?,《?民?报》在第5版刊?《协?保护个?信息安全》,?章点名AI换脸风波等泄漏个?信息问题。?章称,互联?技术的进步,为美好?活创造了巨?空间。然?,AI换脸风波、?脸数据公开售卖、?数据公司滥??户隐私等个?信息保护难题,也成为互联?时代民事权利保护的??痛点。为了更好趋利避害,就要更好保护个?信息安全。?论是“过度迷信技术”,还是“简单认为法律滞后”,都是把法律与技术割裂开来。不管是法律还是技术,如果只有单??发?,即使能取得?定效果,也难以起到根本作?。9、政务新媒体2019年6?10?,《?民?报》在第5版刊?《引导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章点名了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呼吁政务新媒体不仅要注重“形”,更要注重“实”。?章称,当前,部分政务新媒体在运维过程中还存在着?些问题。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政务新媒体的传播?、互动?、服务?不?,让政务为民的效果打了折扣。政务新媒体运营不专业、不??,反映出?些职能部门在互联?思维与为民服务意识上还存在?缺。10、?视频2019年5?24?,《?民?报》在第14版刊?《?视频不能这样拍》,?章点名了拍?视频不顾公共安全的现象。?章称,对于?视频管理平台来说,这样的内容也不能给空间。?视频是?化产品,?先要考虑的是社会价值,不能充满铜臭味。注意?经济可以有,但不可?味猎奇。只要“奇观”,不计后果,这样的流量不可取,甚?,流量越?,害处越?。传播正能量,有益于社会,才能?得健康,?得长远。

  越?。传播正能量,有益于社会,才能?得健康,?得长远。11、版权保护2019年5?24?,《?民?报》在第5版刊?《以“全链条”思维保护版权》,?章点名了热门影视作品盗版问题。?章称,?段时间以来,《流浪地球》《飞驰??》《疯狂的外星?》等?部热播电影出现了不少盗版。这不仅侵害了影视作品制作?、出品?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我国影视?业提质升级。创新是?个国家、?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保护知识产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中国经济竞争?的重要保障。12、开机?告2019年4?10?,《?民?报》在第5版刊?《开机?告别成“??癣”》,?章批评了开机?告损害了?户知情权。?章称,想要收获智能体验,却让?告绊了脚,?疑影响了消费感受。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度出发,出??带、不可消除的开机?告,涉嫌损害消费者的切?利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有开机?告但在产品说明书和详情介绍页?未提及,损害了?户知情权。根据《互联??告管理暂?办法》规定,强制消费者看?告,不给其?主取消、关闭?告的权限,也有违“利?互联?发布、发送?告,不得影响?户正常使??络”的条款。13、“未成年?节?”2019年4?16?,《?民?报》在第5版刊?《将“未成年?节?”纳?法治轨道权》,?章点名了综艺节?中过度炒作童星、“消费”未成年?等乱象。?章称,过度炒作童星、“消费”未成年?,有违未成年?的成长规律,也容易助长“尽早出道、尽快成名、尽量变现”等急功近利的?态,传递的价值导向值得警惕。?处互联?时代,纷繁多样的节?内容为青少年成长构建了?个特别的信息环境。对于内容?产者和传播者??,必须更加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14、算法推荐2019年4?11?,《?民?报》在第9版刊?《把好算法推荐“?向盘”》,?章呼吁算法推荐使?者对??推荐的信息内容应认真把关,不能以牺牲导向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将把关程序全部交给机器。?章称,算法推荐的“?向盘”是什么?就是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个社会的良性运?和健康发展需要主流价值的感召和引领。主流价值缺位,不利于社会发展。算法作为?种信息技术,本?并不带价值?场和道德?场,但使?算法推荐者不可能没有价值?场和道德?场,其动机和德?决定了算法推荐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算法推荐使?者特别是市场化传播平台要有价值?觉和责任担当,要对算法推荐的社会影响负责。15、现实主义作品2019年3?12?,《?民?报》在第20版刊?《?络剧呼唤更多现实主义作品》,?章呼唤?络剧从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中汲取营养,更积极地???情?功记录时代。?章称,?络剧创作中?些屡试不爽的“爆款策略”频频失灵,曾经?带原著粉的“?IP”、?带题材红利的悬疑剧哑?,“?设”“套路”也不再是保证传播效果的灵丹妙药,沿着过去?年的创作思路,形成刷屏之势似乎越来越难。?络剧经过?年的?长,已经?到?个需要进?步优化升级的阶段。?从传播最?、观众最喜爱的?艺门类——电视剧中汲取成

  过?年的?长,已经?到?个需要进?步优化升级的阶段。?从传播最?、观众最喜爱的?艺门类——电视剧中汲取成功经验,强化对时代的观照和对观众现实需求的回应,塑造国产?络剧独特的精神追求、叙事特?和美学风格,成为?络剧从业?员的必然选择,更是?络剧发?的重要?向。总结通过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民?报批评的现象包括以下15个??:明星?设、弹窗?告、粉丝?化、算法推荐、开机?告、未成年?节?、?艺批评、现实主义作品、版权保护、?视频

  、政务新媒体、信息安全、?红经济、?络游戏、看新闻赚钱APP。?民?报?章也对传媒领域存在的乱象进?了定义和厘清,不仅是对存在的乱象?锤定?,也有利于受众拨云见雾更好地理解现象本?。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民?报在批评这些乱象的同时,也进?了原因的分析,同时,?民?报也呼吁

  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时介?,诸如?视频、开机?告、未成年?节?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管控。?般意义??,?民?报的批评多指?民?报报纸的批评,但?民?报两微对于热点事件发声更及时,?定程度上快速回应了公众的重?关切,如近?被推上风?浪尖的超前点播便是佐证。

篇三: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网络暴力事件著名网络暴力案例

  网络暴力事件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自己女朋友”的美女照片,引起网友关注并开始搜索。很快,这位名叫“陈某某”的女子大量个人资料被公布于网络,“陈某某事件”被视为人肉搜索的第一例,但那时候还没有“人肉”的说法。

  自该事件之后,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2006年2月,一网友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高跟鞋将小猫踩死。不久,有网友发出“宇宙通缉令”,不少网友悬赏捉拿“凶手”。很快,该女子虐猫地点和她的工作单位等信息曝光。事件的结果是,虐猫女被解除职务。

  2007年12月29日,北京一女白领跳楼身亡。她在“死亡博客”中将寻死原因归咎于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贴出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随后,有网站将该女子丈夫的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全部披露。部分网民到该女子丈夫和其父母住处骚扰,甚至在墙壁上刷写“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等标语。最终,法院宣判该女子丈夫起诉的三家网站赔偿8000元。

  2008年5月21日,一段视频中一名女子用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脏话充斥其中。随后,有网友发帖说,知道该女子的详细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具体地址、QQ密码以及家人的电话。随后,警方将女子拘留,该女子向受害人道歉,但被人肉方未就信息泄露继续追责。

  2009年4月24日,一名90后女孩在豆瓣网上发了一篇《诶!真该买个私人飞机》日志,后被网友称为“晕机女”。很快,其各种信息均被公布,不少人留下攻击性语言。事发后,女生委托律师发声明,希望网友停止传播。

  2010年12月8日,陈女士和一名环卫工人因口角打起来。经调解,陈女士赔了环卫工人500元钱。然而,事情经过被网友发到网上,同情环卫工人的网友将陈女士店面位置、老公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信息进行了公开,陈女士频频受到电话辱骂,生意也受到影响。陈女士无奈之下,只好向媒体求助希望平息此事。

  2013年5月24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随后,有网友人肉出丁某某的初中就读信息。事后丁某某父母为孩子的行为道歉。

  2013年7月28日,14岁的潘某某因对足球球星出言不逊,结果手机、地址、学校、家人被一一曝光,更被粉丝上门围堵惊动警察,潘某某一度传出自杀。

  2013年12月2日,高中生琪琪(化名)到某服装店购物,却被店主怀疑偷了东西,将其购物时的监控截图发到微博上,并称她是小偷。同日,琪琪所在学校、家庭住址均被曝光。12月3日,无法忍受压力的琪琪跳河身亡。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服装店店主有期徒刑一年。

  2014年6月30日,一段“地铁9号线男子摸女生大腿”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被骚扰的当事女乘客报案后男子否认骚扰行为。事件持续发酵后,多名网友公布了骚扰男及其妻女的照片、电话、住址、单位等具体信息。

  男子家庭被不断骚扰,男子最后不得不辞职。

  网络暴力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各种数据资料的接收、发送都以此为媒介。由此,在网络媒介信息越来越驳杂的今天,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高效、便捷的生活,还给予我们这些互联网媒介的使用者众多缺陷。网络暴力便是其中的缺陷之一。

  网络暴力作为一种病态现象,随着其迅速的蔓延已经对网络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对许多公众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影响。网络暴力把网上虚幻、不真实的语言伤害演变成现实的心理、生理杀伤力。

  著名的“铜须门事件”就是络暴力事件。热门网游WOW(《魔兽世界》)中的一位玩家“锋刃透骨寒”在网上发帖自曝,其结婚六年的妻子,由于玩《魔兽世界》并加入了“刀锋透骨寒”所在公会,和公会会长“铜须”(一名在读大学生)在虚拟世界里长期相处产生感情,并且发生一夜情的出轨行为。网友们同情的潮水涌向锋刃透骨寒,唾弃的口水泼向铜须。帖子点击量在一天内达到十几万次。这件事情也是一下子就迅速发酵,“铜须”瞬间登上了当年的百度十大风云人物之一。锋刃透骨寒还透露出许多有关“铜须”的私人信息。最后,在人肉搜索下,几位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也全部都被挖了出来。其后果对几个当事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整个事情的结束也是以发帖删除体和发帖人的消失而告终。

  “史上最毒后妈”案

  也是前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主角江西省鄱阳县一位患病女孩丁香小慧及其后妈备受关注。但随着当地政府、公安部门深入调查公开的结果,以及上海瑞金医疗专家公布的会诊结果,事件真相浮

  出水面,后妈毒打继女致其“狂吐鲜血”证实为谎言。在真相未明前,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内容为“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热帖,其中截取了电视节目中的小女孩吐血等部分触目惊心的视频图,并加以“后妈虐待继女”的议论。帖子图文并茂,让人看过之后无不痛恨后妈的“残酷虐待”行为。这些帖子在一些知名网站中转发,立即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关注和议论。愤怒的网友纷纷指责“这样的后妈禽兽不如”,有的甚至发出网络通缉令要严惩后妈等言语,顿时令处于事件漩涡中的小慧后妈陈彩诗无所适从,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那张流传于网络的“后妈跪地号啕痛哭”的照片,也许可以成为所谓“网络暴力”最真实的映照。

  “女白领自杀事件”也是网络暴力之一。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工作的女白领姜岩,从自己居住的24层楼跳下自杀,她的“死亡博客”在当年被打开。这份“死亡博客”记录了姜岩自杀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并披露了“出轨”的丈夫王菲与第三者东某的一段婚外情。尽管王菲背离社会道德标准搞“婚外情、导致妻子跳楼自杀。但其受到法院批评和舆论谴责,并且有人通过“人肉搜索"把王菲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第三者东某的个人信息在网上披露,使其受到网民谩骂、攻击。部分网民还到王菲父母住宅进行骚扰、在门口刷写、张贴“逼死贤妻”、“血债血偿”标语,造成所在单位将其辞退。

  “史上最毒后妈”案、“铜须门事件”、“女白领自杀事件”等见证了网络暴力的蔓延。网络是虚拟的,但对事件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真实的、毋庸置疑的。网络暴力从网上走到网下,对当事人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网络暴

  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人身攻击而是借助网络空间使用文字进行语言谩骂、恶意诋毁。最严重的是对事件当事人的“人肉搜索”,将其真实的姓名、身份、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之于众。影响了当事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其对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人民日报》总结出了“网络舆论暴力”三大特征:

  a.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

  b.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

  c.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2012年4月半月谈对公民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进行了网络调查,参与人数4142人。其中对于个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状况,40%的人偶尔有信息泄漏的状况,仅15%的人极少遭遇此情况,且15%的人对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

  网络暴力事件

  网络暴力事件的出现已并非个例,中国拥有几亿网民,在一定程度上网民的悠悠众口也很有力量。因为这是大众舆论的导向,但那些不顾事实真相,甚至是恶意传播谣言诋毁他人。

  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统的媒体或是言论平台更能容纳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正如一位网络编辑所说,“网络暴民”这个词并不新鲜,其实“平

  媒暴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只不过“网络暴民”由于其发言成本低、联合成本低、杀伤半径大而更显威力罢了。

  不仅如此,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隐瞒或编造自己的身份,而这种身份匿性又使得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这对于自律性不强、容易冲动与放纵的年轻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同时,网络的商业性运作,有时更利用了年轻网民的冲动与无知,对这些网络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发帖者通过极端语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进行有目的的打击与报复,但是更不能忽视的是,网络媒体在其商业化的运作中,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故意自编自演相关事件或是放任网络暴行蔓延。

  一,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他们贯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惊心动魄的大标题,以及夸张的细节故事,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炒作。

  如“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发布的帖中就称被虐女童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背部六块脊椎骨基本被打断”,配发的图片也是血淋淋的。经各大论坛转帖后,标题已升级为《史上最恶毒的后妈暴打六岁女儿》。血淋淋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标题成为网络挑动网民神经兴奋点的重要手段。后来事件证实六岁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后母所为。未经核实的新闻就加以大肆报道,很难说不是网络媒体的炒作。

  而当初“虐猫事件”在猫扑论坛发布后就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该版版主在对帖子过滤时却删除了一些冷静分析的帖子,而保留了无理谩骂的帖

  子。年轻的冲动与激情,在这里,成为了网络运营商家获利的资本。

  年轻网民暴行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彰显,之所以会被商家利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当中民众自由表达渠道的缺失。从这些网络暴民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他们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训练,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达空间或是渠道。比如在基层自治上、在选民与代表的沟通上,在传统媒体上都没有多少表达权。网络的出现,立刻成为民众追捧意见表达的自由空间。缺乏民主修养的民众还没学会

  二,如何自由表达,却已经奔驰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其暴力行为完全在情理之中。这只能怪我们没能提供更多的表达渠道,没有在网络以外建设更多的表达机制,迫使网络承担了更多的表达任务。

  而网络在中国的发展,承载着民众“自由表达空间”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众舆论并通过社会信息沟通以及政府决策起作用的成就感并不多。绝大多数网络上的言论与意见没有被足够重视,于是民众反而在这种公共表达空间中累积了更多的愤懑。于是依仗“马甲”在身,看不惯的听不惯的开口就骂,网络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些现象应该被制止,如果是在现实世界里,随便诋毁他人、或者透漏他人隐私信息。那么肯定就是违法行为,只是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确实很难追究相关网民的法律责任。若要制止这种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只能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会倡导文明的、负责的网络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

  应的法规、制度。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安全环境。

  1、冰壶女神李博雅男友遭言论攻击

  2016年2月2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冬季运动会上,白山女子冰壶队的李博雅凭借逆天颜值走红。随后,李博雅在微博上曝光自己的私照,其男友、同为冰壶运动员的张天域也浮出水面。但张天域的微博却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言论攻击。

  2、河南工大女生劈腿被人肉

  2016年3月24日,有网友发帖爆料称,河南工业大学一大一女生劈腿,与认识仅20天的大四某社团主席开房。网帖曝光后,该女生及大四男生遭人肉谩骂,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3、女生寝室直播引爆网络

  2016年3月30日网上爆出有女主播混进重庆大学女生宿舍玩户外直播,引来了学生们的一片骂声及恐慌。事情的高潮出现在直播过程中该女主播被人发现后被带去保卫科仍继续直播,其粉丝贴吧重庆大学,甚至对学校和学生进行了言语攻击。

  4、王中磊女儿遭遇网络暴力

  2016年7月28日,王中磊的爱女王文也遭遇到了极为恶劣的网络暴力行径。一男子注册多个微博账号,在王文也的个人微博评论里频繁刷屏,该男子频繁更换多个账号,且每个账号的名字都是直指王文也的猥亵词语。

  5、陶昕然因角色陷网络暴力

  因出演《甄嬛传》反派之一“安陵容”的演员陶昕然一直因戏内角色受到网友非议。2016年9月12日,陶昕然在微博晒出女儿照片,之后却遭到网友抨击“感觉你女儿不会有好下场”。

  6、乔任梁曾遭遇两次网络暴力

  2016年9月16日晚,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身亡,年仅28岁,时至2015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网络暴力的连环打击之下,乔任梁的病情明显加重,抑郁症开始严重地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被频繁投诉、换角、乔任梁甚至还一度险被行业封杀。

  7、井柏然退出微博!疑受乔任梁抑郁事件影响网络暴力打击

  2016年9月23日,井柏然在微博晒出一张带有“微博再见”的图片,疑似退出微博,评论功能也被关闭。随后,有网友发现,井柏然删除了ins上的所有动态,对这一举动,网友表示一头雾水,井柏然粉丝也纷纷留言。

  8、张帅不堪网络暴力退出微博

  张帅是个坦诚、直率的姑娘,面对激进、带有歧视性的言论,她选择远离是非之地。2016年10月11日下午,她几乎删掉所有微博,仅留的几条状态也关闭了评论。

  9、韩庚工作室发声:希望清除网络暴力

  2016年10月12日,韩庚工作室发表声明,希望相关媒体撤出关于韩庚的负面报道。韩庚工作室称,有部分媒体对韩庚接受访问时的内容做了不实解读和恶意诽谤。韩庚从未公开呛声周星驰,并始终对前辈艺人十分尊重。

  10、美国梅根事件

  美国一名13岁的少女梅根·梅尔(meganmeier)遭遇网络暴力,因不堪忍受网友的恶毒辱骂在家里自杀身亡。然而,虽然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已经基本确定是一位中年妇女劳丽·德鲁(loridrew),警方却因为无法可依而拒绝对其提出起诉。不过,她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愤怒的群众人人喊打,她闭门不出,还丢了工作。事件再次暴露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巨大威胁。

篇四: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人民日报批评知否知否

  自电视就《知否》开播以来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高度关注,但是随着剧情的不对推进,这部剧由原来8.1的评分下滑至现在的7.6,这并不是毫无原因的,因为日前人民日报就曾公开发文点名批评了《知否》中存在语句错乱、病句的现象。

  像是早就听过一些耳闻这样不是病句是什么,类似侍宠不骄还有手上的掌上明珠之类的用词都被翻出来纠错。可能是人红是非多,导演须谨慎呐。当然你以为出现病句就完了吗?no,no,no还有将剧情疏漏的情况存在,严重忽视了礼仪以及细节,小妾也能掌管钥匙。

  演员的年龄、发型单一以及粗糙低劣的服道化也是被大众吐槽的重点,还被指出将明兰三姐妹跟孔嬷嬷学规矩、学堂上讨论“嫡庶”等都从幼时改到了长大后,这无疑是在糊弄观众的智商,就好像让上了高中的学生去做小学生的题目,剧情不够严谨。

  地瓜群众图得是个热闹,这部剧就在个网友的热议中继续砥砺前行,不过这也算给导演们一个教训,一部好的电视剧在各方面都该注意和谨慎,不然打脸太快。

篇五: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人民日报批评社区团购原文

  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批评搞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评互联网巨头用资本夺走卖菜小商贩生计的自媒体文章也曾火遍全网。一时间,质疑社区团购的声音越来越大。

  社区团购是当下竞争态势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20亿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20亿元。

  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亲自下场,布局相关业务。几家互联网巨头公司的一把手也多次表态,对社区团购市场势在必得。据多家媒体报道,11月3日,滴滴CEO程维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11月底,刘强东在京东高管在会上提出,会亲自下场带领京东“打好社区团购一仗”;王兴也不止一次在美团中高层会议中传递“这场仗一定要打赢”的决心。

  但是,互联网巨头们看中的,真的仅仅是一笔卖菜的生意吗?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不惜一切投入这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

  社区团购表面看来是在卖菜,实际上,价格低、消费频次高的生鲜品大多只是一个用来吸引用户的幌子,巨头们斥巨资搞社区团购并不是为了那几捆白菜,而是争夺互联网世界最后一个“无主”的流量入口。

推荐访问: 人民日报公开批评甄嬛传 人民日报 批评 公开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