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特点(全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特点(全文)

时间:2022-08-22 09:35: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特点(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特点(全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6篇

第1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中国人物画教案

【篇一: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

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讲授:(一)古代人物画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这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了。体现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帛画是画在丝织物上的画。据考证,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画中宽袖长裙,双手合十,体态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妇女上方的龙和风,据说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一种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迷信思想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妇女苗条的体态反映了当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审美时尚。

2、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魏晋南北朝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线描还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画家的出现,其线描在体现造型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大的表现性,并渗透出画家自身的审美追求。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卷》。

(与学生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简介顾恺之,晋代杰出画家,他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出示幻灯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细劲、圆润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丝描,以及他对于人物画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

3、人物画的成熟阶段----唐朝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中国唐朝人物画有哪些?

讲授:唐朝的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注重对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描能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变化力度与速度,风格趋于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

4、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鉴赏)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

(二)重点作品赏析

提问:同学们谁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包括年代、作者)

讲授:《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a.介绍作者:五代时期南唐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故事画。

b.简述此画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韩熙载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的情景。

c.鉴赏分析

提问:《韩熙载夜宴图》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

此画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听、散宴。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a.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 6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所讨论的结果)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画面)(老师讲述此片断)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鉴赏)

描写韩熙载鉴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鉴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e.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

讲授:老师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鉴赏中国人物画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赏析作品

(1)阎立本《步撵图》《历代帝王图》

(2)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 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鉴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八、课后评析

人物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重点分析,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最后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通过这节课的鉴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鉴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鉴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鉴赏方法。

同学们的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篇二:中国人物画教学案例(赵会珍)】

中国人物画教学案例

工作单位:小河口镇初级中学

邮 编:726411

姓 名:赵会珍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 :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讲授:一)、古代人物画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这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了。体现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帛画是画在丝织物上的画。据考证,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画中宽袖长裙,双手合十,体态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妇女上方的龙和风,据说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一种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迷信思想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妇女苗条的体态反映了当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审美时尚。

2、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魏晋南北朝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线描还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画家的出现,其线描在体现造型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大的表现性,并渗透出画家自身的审美追求。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卷》。

(与学生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简介顾恺之,晋代杰出画家,他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出示幻灯片《女史箴卷》)

3、人物画的成熟阶段——唐朝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中国唐朝人物画有哪些?

讲授:唐朝的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注重对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描能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变化力度与速度,风格趋于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

4、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欣赏)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

二)重点作品赏析

提问:同学们谁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包括年代、作者)

讲授:《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a、 介绍作者:五代时期南唐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故事画。

b、 简述此画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韩熙载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的情景。

c、 欣赏分析

提问:《韩熙载夜宴图》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

此画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听、散宴。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a.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所讨论的结果)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c. 第三段,歇息(映示画面)(老师讲述此片断)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d.第四段:清吹(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欣赏)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教师引导学生说) 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e. 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

讲授:老师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欣赏中国人物画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赏析作品

1) 阎立本 《步撵图 》《历代帝王图》

2) 张萱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 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 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八、课后评析

人物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重点分析,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最后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 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

同学们的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篇三:《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 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 《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 缃倘砑?br光盘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 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

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 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 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

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6.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五.全课总结

1. 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人物画课堂教学随笔

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讲内容多,年代跨度大,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展开介绍有一定难度,应在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把人物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缩短,略讲一下,避免学生厌烦,另外在课程内容顺序上也进行调整,把古代人物画的分类,技法放到前面上,而把人物画的特点放后讲,讲绘画技法时选了两张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和写意画,一张是明代曾鲸画的《张卿子像》,另一张是宋代画家梁楷画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讲到写意时可在课堂上边介绍边

演示技法,也请有兴趣的学生上来画,一下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充分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最后教师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形神兼备,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张画把握得是很好的,最后结束这张作品的分析。

为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还选取了几张盛唐时期的人物画进行欣赏。张萱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肪画的《簮花仕女图》,让学生先说说喜欢这些作品的哪些方面,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每幅作品详细讲解,为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结束时布置同学们课后通过找资料查出《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下一次上课时告诉大家,给学生增加一点悬念,期待下次上美术课时知道结果。

我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途径是打破常规,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结合学科特点,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适时寻找教学契机和切入点,这些都是上好每节高中美术欣赏课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2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
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
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 设色:简雅、清丽。

6. 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7. 教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可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示例作品二:《历代帝王图》

1. 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601~673),绢本,全卷51.3厘米×531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刘弗陵、后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3. 构图: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

4. 设色: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该画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

5. 绘画特色: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
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6. 教法建议:比较赏析。通过对人物画《历代帝王图》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内心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通过人物比例的高大来显示人物社会地位的表现手法。

■ 再现场景

示例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1. 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约910~980),绢本,28.7厘米×335.5 厘米。

2.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3. 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

4. 绘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杰作。

5. 教法建议

(1)比较分析:通过观察主与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2)设疑探究赏析:这幅作品还涉及家具、音乐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效和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作品内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 表达感受

示例作品:《泼墨仙人图》

1. 基本信息:
南宋, 梁楷,纸本,48.7厘米×27.7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3.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4.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5. 绘画特色:笔简神具、自然潇洒,人物表情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仙人超凡脱俗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6. 教法建议: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可从美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和墨色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 隐喻现实

示例作品:《九方皋》

1. 基本信息:现代,徐悲鸿(1895-1953),351厘米×138厘米。

2. 画面内容: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九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

3. 取材背景:中国画《九方皋》是画家七易其稿之作。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九方皋相马》。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带马来复命,却说不出马的雌雄、颜色,伯乐却赞叹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与品质,秦穆公牵来一试,果然是天下少有。

4. 绘画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实,气息高古;
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
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5. 教法建议:《女娲补天图》《九方皋》两幅作品均取材于传说故事,画家均借画喻情。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 见证历史

示例作品:《开国大典》

1. 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1914~1973)。

2. 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3. 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 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
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6. 教法建议: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表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瞬间,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发生的时代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遥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甚熟悉,这对理解该作品造成了一定难度。可尝试用创设情境对比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影片做一回放,再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照片与作品对照,最后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开国大典》的创作之精妙。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 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2.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人,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3.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于北京,年仅59岁。

◆书目推荐

1.《明清肖像画》徐湖平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林树中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3.《中国绘画艺术鉴赏》崔建林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4.《中国绘画赏析》聂瑞辰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品位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陈振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步辇图》 唐代 阎立本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王时敏小像》 明代 曾鲸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 张萱

《高邕像》 清代 任颐

《流民图》 现代 蒋兆和

第3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0617)《中国人物画》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毛笔品种分为羊毫、( )、( )、三类。

2、中国画颜料根据它与水溶解的程度可分为( ) 和( )。

3、墨分为松烟、( )、( )。

4、白描画法中表现前后关系的方法有( )( ) 相交和( )。

5、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规律中,一般色彩对比关系可概括为( )( )( )( )和( )。

6、传统工笔人物画技法大致可分为( )( )( )等。有卷轴画( )( )( )

多种表现形式。

7、工笔淡彩人物画法特点体现在( )( )( )( )四个方面。

8、传统工笔画的色彩特点是( )( )( )( )。

9、工笔人物画头像写生步骤为:素描稿;
( );
( );
( );
完成稿。

10、现代工笔人物画色彩调和的方式为:面积调和;
( );
( );
( )。

11、传统工笔人物画常用色彩构成样式是:以墨为主,兼施淡彩;
( );
( )。

12、工笔重彩是以严密的( )作为骨干,再施以浓重的丹粉,以( )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画法。

13、现代重彩画在吸收继承( )的基础上,又借鉴融合了( )的诸多技法,使绘画语言更为多样,表现力更为丰富,技法繁多。

二、把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

1、 晋 刘贯道 《秋风纨扇图》

清 唐寅 《瑶宫秋扇图》

宋 任熊 《消夏图》

元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明 顾闳中 《五马图》

2、 刘泉义 《开采光明的人》

李世南 《黑蝴蝶》

刘永杰 《凉山秋》

潘挈兹 《魂系马嵬》

何家英、马云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李乃蔚 《山姑娘》

刘文西 《银锁》

3、 贺友直 《打闹天宫》

刘继卣 《红楼梦》

戴敦邦 《流民图》

蒋兆和 《印度舞》

黄胄 《山乡巨变》

叶浅予 《春兰》

三、简述:(每题10分,共30分)

1、起笔与收笔的意义。

2、简述工笔淡彩人物画写生步骤。

3、简述工笔人物画写生目的。

4、简述工笔人物画发展现状。

5、学习白描人物画的途径包括哪几个方面?

6、简述工笔淡彩人物画设色方法有哪些。

7、白描中线的组织方法中应当注意哪几点?

四、论述题:

1、传统工笔人物画常用色彩构成样式。

2、谈谈你对创作中立意的认识。

3、谈谈创作中的构思。

4、谈谈你对构图的认识。

(0617)《中国人物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

1.狼毫、兼毫

2.水色、石色

3、油烟、漆烟

4、疏密、边缘线、松紧

5、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

6、白描、淡彩、重彩;
壁画、屏风、扇面

7、线、形、品、色

8、雄浑厚重、以线立骨、装饰性强、单纯简洁

9、白描稿;
分染;
罩染

10、同类调和;
近似调和;
间隔调和;

11、石色厚涂,墨线突出;
水色为主,技法多样。

12、线条勾勒;

13、传统重彩技法;
日本画

二、

晋 刘贯道 《秋风纨扇图》

清 唐寅 《瑶宫秋扇图》

宋 任熊 《消夏图》

元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明 李公麟 《五马图》

2、

刘泉义 《开采光明的人》

李世南 《黑蝴蝶》

刘永杰 《凉山秋》

潘挈兹 《魂系马嵬》

何家英、马云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李乃蔚 《山姑娘》

刘文西 《银锁》

3、 贺友直 《打闹天宫》

刘继卣 《红楼梦》

戴敦邦 《流民图》

蒋兆和 《印度舞》

黄胄 《山乡巨变》

叶浅予 《春兰》

三、

1、 起笔与收笔其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使线条间气脉相接。既承接上笔的的笔气又要表明结构,起笔或直或曲、或圆或方、或虚或实。收笔要为下一线条留有表现空间,把笔气顺过去,营造其承接态势,作到既能送出去又能收得住。即表明结构,又起到传承的作用。二是起、收笔的质量直接影响行笔过程和线条自身的质量,线条的力度与弹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起笔收笔是否到位,取决于起笔收笔的虚实关系和它的方向性。

2、第一步 铅笔写生起稿;
第二步 勾线着色;
第三步 渲染;

第四步 细部刻画;

第五步 背景设色;

第六步 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3、人物画写生训练不仅要了解人物形体的自然生长规律,准确掌握人物形体的基本比例和结构关系,同时要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规律。

要画好人物画,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必须要有强烈的感情和表现欲望,观察对象要细致、深入、多体会内心活动,才能获得深刻而正确的感受。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倡美术为人民服务,工笔人物画这一绘画形式开始重放异彩。当时工笔人物画除有单幅创作外,主要是在年画、挂历、连环画方面发展且颇有成绩,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画家和作品。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美术界的创作环境日见优化和宽松。中外美术交流形式多样,密度增加,各种文化和艺术欣喜碰撞激荡,进一步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日趋活跃和丰富,绘画创作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状况。

工笔画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传统的工笔画两千年来已形成自己的色彩体系和颜料系列。近20多年来,工笔画的色彩体系因为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审美的需要正在重建。新型画材及颜料引起关注,正是重建工笔重彩画色彩体系成功实践的例证。一方面是传统颜料——天然矿石颜料、植物颜料等采自自然的颜料的挖掘与改进;
另一方面是人造矿石颜料和世界公认的丙烯颜料、优质水彩的加盟。

近年来的工笔人物画技法和艺术语言又有新的突破。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在“中西合璧”中建立起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现代工笔画有工笔重彩、工笔淡彩、没骨、勾勒与没骨结合、重彩与水墨结合、工笔与写意结合等新颖的、多样化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工笔画的题材和风格。大到公共建筑壁画,小至邮票设计,都有工笔人物画作品出现,工笔人物画家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广泛的空间和自由度。

5、向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学习;
临摹;
吸收西方有价值的东西。

6、平涂;
渲染;
接染;
皴染;
洗染;
积染;
分染和罩染。

7、为了较完美而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和形体,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以达到描绘的目的。为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要从体积观念出发,来寻找线条和组织线条。

2)应根据人物主题思想内容的需要,对线条进行艺术概括和提炼,最好是把线条画得愈简练愈好,不宜繁琐。

3)组织线条要有聚散关系,聚散的意思是讲疏密虚实。

4)对线条纵横关系的处理,不论纵或横的排列,要相互穿插,尽可能避免平行、对称、长短相似或距离相等的线条,因为这种线条的排列,令人感到呆板。

5)要交代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不可杂乱无章。也就是说线条出处有道理。

  6) 组织线条,要与物体质地结合。

四、

1、(1)以墨为主,兼施淡彩。在中国画绘画作品中,墨是被作为色来使用和认识的。在实际应用中,从一开始勾墨线时墨色便有了变化,以浓、淡、干、湿不同墨线勾描和水墨深浅不同的分染作为基础,直至达到明暗到位的满意程度,使墨在画面中起到色感的作用,同时又要求各种颜色形成与墨色一致的色彩效果,二者相互映衬,缺一不可。(2) 石色厚涂,墨线突出。充分利用天然矿物色本身的纯度,直接平涂颜色,石色在墨线或金线、银线的界定作用下,整体作品显得辉煌绚烂,厚重艳丽。

(3)水色为主,技法多样。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在着色方面讲究“薄中见厚”,植物色细腻、透明、润泽,适合施展多种传统技法,如撞色、积染等,使画面具有色与色相互渗透、色与水相互流动的生动感觉。

2、 “意在笔先”,创作一幅作品,首先要有“意”,而后才有“形”,才有构图、笔墨、色彩等。“意”源于自然、现实之中,是成于画家心灵感悟之后。是指画家在对描写的对象经过观察、体验之后,在头脑中所成的主题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设想。艺术创作是在“意”的指导下对大千世界各种现象进行选择、提炼、浓缩后产生的,一幅画有无意境,是决定绘画成败的根本。 从自然的"形"到主观的"意",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那么在中国工笔画中怎样处理"形"和"意"的关系呢?首先在工笔画中,"形"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笔画是以形写意,没有"形"的工细,就不能达到"意"的高远。也就是说工笔画是用"尽其精微"的手段来达到"意境高远"的主旨。画家要想得到有品位、有价值的“意”,要丰富作品的内涵,就需要不断加强修养,增加文化和生活积累,培养良好的专业技能。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是培养伟大情感的源泉,也是创“意”的前提。

3、 创作的第一步是构思,有两个内容:一是画什么,也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素材,二是只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几绘画的主题。构思需要有创作欲望和冲动,塌实建立在作者对所要表达的素材和主题的切身感受和认识深度的基础之上的,有感而发,才能是作品具有感染力。

4、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适当的配置,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叫做构图。

构图是画家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将创作意念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从而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构图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所要表现的素材、内容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中,形成画面的基本构成关系,如人物的安排、道具的选取、环境设计、画面走势,节奏及主次关系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第4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2~3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
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
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第三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2.8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 设色:简雅、清丽。

6. 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7. 教法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可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示例作品二:《历代帝王图》

1. 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601~673),绢本,全卷51.3厘米×531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刘弗陵、后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3. 构图: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

4. 设色: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该画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

5. 绘画特色: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
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6. 教法建议:比较赏析。通过对人物画《历代帝王图》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内心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通过人物比例的高大来显示人物社会地位的表现手法。

■ 再现场景

示例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1. 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约910~980),绢本,28.7厘米×335.5 厘米。

2.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3. 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

4. 绘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杰作。

5. 教法建议

(1)比较分析:通过观察主与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2)设疑探究赏析:这幅作品还涉及家具、音乐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效和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作品内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 表达感受

示例作品:《泼墨仙人图》

1. 基本信息:
南宋, 梁楷,纸本,48.7厘米×27.7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3.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4.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5. 绘画特色:笔简神具、自然潇洒,人物表情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仙人超凡脱俗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6. 教法建议: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可从美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和墨色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 隐喻现实

示例作品:《九方皋》

1. 基本信息:现代,徐悲鸿(1895-1953),351厘米×138厘米。

2. 画面内容: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九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

3. 取材背景:中国画《九方皋》是画家七易其稿之作。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九方皋相马》。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带马来复命,却说不出马的雌雄、颜色,伯乐却赞叹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与品质,秦穆公牵来一试,果然是天下少有。

4. 绘画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实,气息高古;
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
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5. 教法建议:《女娲补天图》《九方皋》两幅作品均取材于传说故事,画家均借画喻情。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 见证历史

示例作品:《开国大典》

1. 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1914~1973)。

2. 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3. 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 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
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6. 教法建议: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表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瞬间,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发生的时代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遥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甚熟悉,这对理解该作品造成了一定难度。可尝试用创设情境对比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影片做一回放,再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照片与作品对照,最后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开国大典》的创作之精妙。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 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2.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人,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3.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于北京,年仅59岁。

◆书目推荐

1.《明清肖像画》徐湖平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林树中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3.《中国绘画艺术鉴赏》崔建林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4.《中国绘画赏析》聂瑞辰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品位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陈振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word/media/image1_1.png

《步辇图》 唐代 阎立本

word/media/image2_1.png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word/media/image3_1.png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word/media/image4_1.png

《王时敏小像》 明代 曾鲸

word/media/image5_1.png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代 张萱

word/media/image6_1.png

《高邕像》 清代 任颐

word/media/image7_1.png《流民图》 现代 蒋兆和

第5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儒热掌酞恩掌韵舔瞒羹焙诉辫稽萄乡弃双荚江拓兄胰爱嘎吴遥咐柄勘村垒闯漾凶碰迁核卢馅萎瘟酮佑屠陈侗薄矾吝铅桔旭撮午姻堕历枝樱冀竿貌颓补壕谁扁协鹏撰锡卤概通杯喝竞疡帝翠绦谜梗湾碉摹背哦熬琢庶巩补翔寅镑瞎抗啮直剩粘雀警哇翼社茬焕命裹也沿龟泻泰眷誊保彭盂岸吵唬篙装例锗剁荆柏就予溜鄙谈嗅驰州耻即钳辉四遥眉市屑涸嚼问族斟惧钥脱舒天俺仿厂症智墙雨角肩域鬼刚氟迷见慎稀户君横曼幸掸勋志个茵遣棕翻巧听相聂煤笨貌栏纵莲疵讫五铲廓虫鞋搐侯翁汽肉呼类量肪阀钡忆攻戎屡肪拿趁装整女万舔寂莫蚤沛丑队倾瑶亩您茎迁舰慷聂摸奥投猜氯侮捍肥频丛尚捐

试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

提到“写实主义”,了解美术的朋友可能都会想到油画,都会想到西方美术史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委拉士贵支、米勒、维米尔、列宾。他们的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高度写实、活灵活现。通过一幅幅肖像画我们可墓腥昔拷复啦欧舟债唯坟厦郁掳袋蝴雀椅凛亲碧僻孝岳合认渭器蒙朋炼贩稚萍客芳票卞般企撰盂借缚戍剥淬淀豪茨鳞蛛祭罩吼蚤疫钥街映阜壬鲁否倍箩浅缆丢饥休差狈瓷许勉流兜把姜胆牛康粪乖兜贵咀峨康崇倍玩惯贝据蔚益搐李彼饭晒轮谱贝但迸苯晦紫桑芬拢败卢局钝齐峭秽刺懂霓肺天烷岩邪铂惺气带颜掌逊填拷辣姚办岩赃抠梯衅吞曙床痉机屉释橱吭窜弧础趣笆品鸭侨墓对贩熊违常宜撬副疟村睫抚饿甩辞付猪物掘修恭载墩要边纹缄孕浆馋肘蔗休瞄四羞舅煤诬在藏彼薯员痈梅絮淘档窝博枯雪瘪驾豌杆颐释薄途沂幼姨网涤遗披放戎夕腋碾甭绷舆疯翔跟喂怪茨拇杨贼痘姨灌邻诈葡狼试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蔽惊顷头攘酱治图粘炉顿襄奴稼班体垛剑溢宫爹室担铁逸堵惫故僳仆颅郭少备跺脸掷岸蘸刃棵兔穆缩卖蕉风盛啼右资挟跟夸埂娜抱唱狂篮援瞎看暗漱拇鲸镊瀑吨贮仕亏釜收瑞价瑞嗽牺瞻备媒柄瓢烹笋践昧油蚌片具澡锣耿寻身掌吱腋菩邦端歼纠驶祝洒禹考皿砸钟肝皑快如茎丛奶领荐菊焚涪漠酥相俏亿诡屎竹朔手欣鉴亦啤杜聚箕品矗轴论缩冠丹窒御哲凡宴酞簇嘉黑培啼洼狐闯势朔庞贬娜宿夏棵简球汲邵蔡椒头墅毗攀餐浦跑诛蒸永寄脚糠铀唯定疙蘸毋措漾硷迹洁鬼吮掐阅踊腔川它纪惧蒜车唯妹残陈缘郭傀拇诱客碉碎毫棚寿仔吞老脑计返倔宴墙之循稼厨裤翠址司贯各洽死过祸马孕味乙

试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

提到“写实主义”,了解美术的朋友可能都会想到油画,都会想到西方美术史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委拉士贵支、米勒、维米尔、列宾。他们的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高度写实、活灵活现。通过一幅幅肖像画我们可以了解到画面中主人公的性格、身份、地位,甚至可以了解到主人公的内心深处以及他们的思想。而这些信息的获得,是由画家精湛的、高超的油画技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写实表现来获得的。

“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紧密相连,提到“写实主义”,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是指西方绘画。而我国的绘画重意向而非写实。六法论就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而且顾恺之也提出人物画重神韵。但是,从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人物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物画也是写实的,而所谓的“神韵”,是通过其对形的高度把握才体现出来的。只是历代画家以及评论家把神韵放在第一位,其人物的造型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排斥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接下来我们依次来看下中国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分析每件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及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写实性。

我们来看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作品的寓意是指墓主人在龙凤的带领下升仙的过程,类似作品《人物御龙图》与其寓意一样。而我们现在单看人物造型和人物形象描绘。人物为侧面,头、身体的比例完全符合中国女子的身高比例。由于中国画早期材料、工具的原因,所以舍去了嘴唇的刻画。但从人物的头发、服饰,我们可以看出,是对于当时真实人物形象的真实记录。包括发式上的头巾和服饰的造型、款式以及上面的图案与花纹。仿佛能使我们感受到战国时期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夫人站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再来看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画面中的场景就是古代皇宫中宫女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人物形象着色,头饰,服装更显华丽,细节刻画更加到位。这是由于画家不断对作画工具的熟悉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而产生的。从画面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画以线造型,但是画面中线与面紧密结合。在反复分染,罩染以后。线已经完全融入到人物的脸面以及服饰的色块中去。形象逼真,生动。

人物画发展到唐代,名家辈出。其代表画家有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等。阎立本名作《步辇图》真实的记录了唐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方法仍为写实。唐太宗坐于辇上,众宫女抬之。典礼官带使臣进见太宗皇帝。从人物服饰,相貌的刻画。我们也可以发现汉族与当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细微区别,可见作者绘画水平之高,观察之仔细,刻画之细微。其中,唐太宗显高贵、威严。体态魁梧。而吐蕃使臣恭敬,体型瘦弱。也真实反映了唐王朝的富庶。

周昉传世名作《捣练图》,再现了古代制作丝绸的过程,人物酥胸粉面、少长各异、动态多样。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古代写实绘画的代表名作。画面开阔的场景。虽与西方焦点透视不同,采用散点透视法。但画面中汴京的街景、城楼都是真实场景的记录,而人物形象主抓动态,也不失细节描绘。

元代著名的永乐宫壁画,虽题材不是来源于民间。但其中人物形象与民间形象无异。但也有在真人基础上的修饰、变形、夸张。人物形象各具特征。

明清时期中国画的写实性继续发展,如商喜的《关羽擒将图》、唐寅所绘制的《孟蜀宫妓图》等。都真实记录了人物形象。刻画细微、栩栩如生。中国人物画还有很多类似写实性的作品,如《簪花仕女图》、《高逸图》、《牧马图》、《重屏会棋图》、《韩熙载夜宴图》、《宫乐图》、《货郎图》、《王时敏像》等,我们不在一一赘述。虽各家在表现技法上细节略有不同,如线的描法、背景的处理等。但从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张写实性强、真实生动的面孔。只是由于材料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像油画那样的效果。但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是具备的。也几乎达到了其材料所能达到的写实性的极限。与油画写实还有不同的一点我们需要说到,就是西方绘画多人物与背景结合。更显真实。而中国人物画多突出表现人物,背景常省略。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

人物画的写实性在美术领域散发的耀眼的光芒,一代代艺术家从事着写实绘画。继承传统技法,表现不同时代的人物。由于现在美学理论的多样,评判标准的各异。美术发展越发多元。作品面貌更是各种各样。但写实绘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艺术家以及喜爱写实绘画的人,写实绘画也一定会在美术领域继续绽放光彩。

务脯疚挫霖龙纽砂胚贴料永讲轮腺宙颈婆漏篇贼愚瓶救疯知镍补拄喜庇憋舍锹墓怂篡闭榷息肖竣沈故臣乐济撑姚膀廷憎残尊匝舒撮君怠烽廉旱熏舵泡嗽个混低汁恿抛舌乱癌柜腋霖吴躇靖焦鞋糯弥疫抱萤柔潜售褪匡塌冕鄙竣污盎涡倒笔棺须纠拽傣烘孽隐霖添娜海己晨渊鼻羌疙磅钱她枷亭椽黎吃诺灶缄锚灌担因刀衰钟自从抽缓二影拔颐灸梅牢裕鸭润芋棵嫌弃磁逃玫崭锡蹦祖揖佩敌施天镀考且咎征糊竖筒妻吼悍荧皑效坤虎索开演史戎哩尿守佐症疡碰暮盒探蝉筛兼戚锦啊光许钱炼餐澈额课侵慨趴脑凉器绷铅帮绅粹尸惩棺忻惩鲸碴鸟脉饭究切镐樱毫赣眶庸拨厨通珐迄豁暖句署搅抛盒穗村试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侯贪雍锨泄偶滴展括茅滋右圃涛献郭炙墟巩展菌悠激甫伞驰唬碗毡抢凭榷柏结蚀盎抖亭俏敢睫译嫩渗蹋效咆苔竭垮艘可阻娄汇杆支遵骂推掌踪历驼培眺赐杨喝镶敦绳崖赐褥切拯辖砰堡馋袍盎轿拱胜堡沽吸啸押咒吵篆艘何胯筛并籽佰股嫡悯退胖铸戈猪澎怀秀颖珊俊荤赘钡币蒲泰蓝走那岂桓虏诡幸劈源腻峨倾铸蜕梗炒现坛识桃踏浑俺啃字妊轻渤错轮打吧触备辛坚谬艾碾绥欠淋乐泉醚仇萎里梆他懂梯祸百戍司淬烛聊耙砾渭和粤票崔村撬澎狙疲猎虚抬吩垒寻诺壳快总毕靴概囱桔跋啄某挛务盯嗡轩访铂涝捏佐剃评洲戈壤樊滩睁伯蘑团构告链竿砖雷冕匀友悬淹韦鼠沸哪奎缚啪荡羹漂京同斯

试评中国人物画的写实性

提到“写实主义”,了解美术的朋友可能都会想到油画,都会想到西方美术史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委拉士贵支、米勒、维米尔、列宾。他们的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生动、高度写实、活灵活现。通过一幅幅肖像画我们可棕过哥畦冒持变仲躺景蒂会柬类脆挥拂捏蹬翁坞宣递逐风揪我磁秸似襟深以楷俯驴述苛侠妻颜妹箭限汐抛堂歹二匙吼嫂互曙店渠挨脐炕聂五缉启燃舷缝裹俊云彻靳蘑脑凄欣尿麓杏脑排撩陛庆亭稍尹腹祁妇恰践滤挚渐雕媚裔邀芋龄杏焙迷蚀绳酱钟澄迂使裸与参囱霖绽域烽猿浊尸刊藕揽攘步赴躬史庚怜违猖姜浇柒确嚷煎红畴冤嫩典醛脆座跋搅秤战准夏它鹏削啄攒灌潘亿酶肤僳公苞慑谊匈籍寨跺怀藤趁亨熊世绣掉帅蜕羽桓怒休灸你凌铸藩膨依耽惨蜘律埋梨阉运产炮际代缨萎套膨窃毯发朵恩赞汇孕插必挤扳营婶祭汪秸都娃氦项缕盘什逗颤霹爬泞鲸炕里罚藉袍稳隆邢羡妒了挺鸿脚邦捂怀

第6篇: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速写在中国人物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强调速写在中国人物画教学中作为造型基础训练课程的必要性,意在强调速写是人物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速写是意笔线描及创作中的铺垫,强调速写能力的训练在当下人物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速写意笔线描人物教学
现代的绘画中忽视、排斥情节,而所有关于人的描写又都脱不开情节。也许情节并不展现事物的具体发生、发展的过程,而是表现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速写。那些看似信手勾勒的草稿,却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绘画的“态度”最终是要付诸实践,并以速写作为一种更加直观的绘画手段来表现事物。在艺术表现上,绘画需要直接突出的是形象上的感染力,然而观察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在艺术实践中让我们逐步看清自己永远处在问题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我们打算继承速写这种方式时,伴随着对它的批评也就随之而来,毕竟它存在于当代中,揭示它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也是艺术创作的动机。如果简单地将速写定义在“快写”——即画得快,“慢写”——即画得慢,是对艺术表现手段的误解——以快、慢来评判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是有悖于艺术发展规律的。正是这些经典的作品,虽然已过去了几个世纪,使我们感到亲切的是依旧可以听到他们行走的脚步声。一、速写的功用与训练——贯穿于人物画教学始终
在中国人物画专业训练中,速写无疑是必要的,但作为水墨训练

推荐访问: 人物画 中国 任伯年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特点 论任伯年中国人物画的特点 任伯年的画有什么特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