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精品论文doc)

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精品论文doc)

时间:2022-08-21 12:30:08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精品论文doc),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精品论文doc)

 

 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 论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观的新发展

  摘要: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之前, 主要是追求工业化的发展, 而改革开放之后, 邓小平率先实现了社会发展观的转变, 由经济发展转变为多方面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了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

 新世纪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观上的一个新飞跃。

  关键词:

 共产党; 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 进步

 一、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中国尚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之下, 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对当时社会性质的认识, 中共 “一大”强调只有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在整个革命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人高悬的目标就是通过激进的革命斗争, 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实现社会的转变, 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1944 年, 革命即将成功, 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始考虑社会发展问题。毛泽东指出:

 “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P.146)可以说在考虑到社会发展问题时, 毛泽东将工业化问题放在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 毛泽东立刻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提上了日程。

 1949 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提出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任务。

 1953 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在 1954 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周恩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全党全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观就是急速发展。

 其原因是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处在战争与革命的环境中, 所以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工业发展上赶上发达国家。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观指导下,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在经济方面实现了高速发展。“一五计划” 后, 中国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起来。

 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经济自给,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风气良好。

 50 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种种原因,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偏离了现代化建设轨道, 走入了歧途, 最后酿成“十年动乱”, 社会发展几乎停滞。

 1964年, 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了分两步走, 用 36 年, 到 2000 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社会发展的目标重新显示, 而且向多方面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我党并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所以社会发展观没有落到实处, 这是我党历史上极为沉痛的历史教训。

 二、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观的转变

  第一, 从单一的工业化转变为全面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反复说到发展问题, 他说:“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是摆脱落后”, [2](P.244)“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逐步摆脱贫穷, 使国家富强起来, 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P.264-265)他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 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一个是和平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2](P.105)1992 年春, 他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又语重心长地说:“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 他所提出的社会发展思想, 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使经济成为社会变革的基础。

 第二,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

 邓小平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也强调政治改革。

 他说: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 就国内政策而言, 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 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 与此同时, 邓小平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他说:“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 只有一手是不行的。” 又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 形势喜人, 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 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会在另一个方面变质, 反过

 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 这就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时,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 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

 第三, 从政治、 经济、 文化建设到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的建设结合在一起。

 邓小平在强调政治、 经济、 文化建设的同时, 十分重视人口、 资源、 环境问题, 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 使我国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他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 要很好控制, 而劳动者的素质又是决定我国发展后劲的关键; 他多次强调我国能源和其他资源紧张, 要求合理使用, 节约使用。

 三、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发展观的深化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 20世纪 90年代和世纪之交国际国内政治风云的变幻与演进,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总结概括新的实践经验, 探索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在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首先, 在经济发展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形势、 新要求, 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的方针,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上的历史责任。

 在发展阶段上, 进一步

 提出用 20 年左右的时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

 在发展内容上, 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江泽民继承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 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 指出:

 “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 大力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 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

 其次, 深化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 江泽民讲到:

 “在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要把控制人口,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使人口增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 这已经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在现代化建设中, 努力开创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第三,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 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发

 展观内涵的深化。

 四、 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观的新飞跃

  第一, 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但又注重科学发展, 可以说是面对这新世纪中国已经有了在相当程度发展的情况下, 为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为核心, 抓住“为了人、 依靠人、 尊重人” 这个根本问题, 把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是对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共同进步, 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 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 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 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

 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 统筹谋划、 兼顾全面,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现阶段, 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 特别是要搞好“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 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注重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这些特点表明:

 它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 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 对地球、 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所以它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发

 展观上的一个新飞跃。

 综观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的进步, 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 到现在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全面,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特点的把握, 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在当前的形势下, 只有学习科学发展观、 把握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

 第 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2]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推荐访问: 改革开放论文改革开放论文(精品论文doc) 论文 改革开放 精品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