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完整)

2022年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完整)

时间:2022-08-09 14:10:01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完整)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5篇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篇1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
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内容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1、 热爱祖国的教育;

2、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 热爱人民的教育;

4、 热爱集体的教育;

5、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 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 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9、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与领导

    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张文江主任主管德育工作、少先大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一学期的德育工作,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学习班主任工作职责,布置德育工作任务;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培训会议,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
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补偿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少先大队要不断加强少先队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是大队辅导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少先队工作的研究,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大队辅导员要注重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每学年要组织一次专题培训活动;
三是要注重对大队部干部、各中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同时,大队部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每一位校园人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职岗位,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对"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组织成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6、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要增强德育科研意识,把德育作为课题来研究,以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育活动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星期五举行降旗仪式。少先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初做好《国旗法》的宣讲和仪式礼仪的培训,指导四至六年级各中队训练好旗手,安排好学期的"国旗下讲话"的内容,要求系列化,突出德育主题,增强针对性。

    2、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
每月底进行一次行为规范的量化评价,将其结果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期末品德素质评价之中,并以此为依据,每学年评选"行为习惯标兵";
推行升班旗制度,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负责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实行量化评分,每周各年级行为规范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升班旗资格。

    3、认真开展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学校每学期两次评选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各班通过达标创建、自评申报,促进班级的建设。

    4、坚持每月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开学初,学校少先大队部拟定每月班、队活动主题,提供给各班选择。各班也可根据班级实际,自行确定活动主题。每学期队活动不得少于一次(一年级上学期除外)。每周班队活动时间也要组织一些趣味性、教育性兼具的活动。活动的主持人要填写要活动记载表。

    5、坚持每天早上定岗劳动,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二是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6、坚持每天课后整理活动。班主任或助理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差距,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教育。也可在课后整理时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教育的实效性。

    7、认真开展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的评选活动,每学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颁发奖状,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评选校园之星,以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精神,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8、认真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图书室要做好图书借阅工作,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学校将各班开展读书的情况纳入文明班考核之中,以鼓励学生的积极阅读。

    (三)适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三月五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唱学雷锋的歌曲,学习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2、清明节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如请老前辈讲长征故事、抗战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报效祖国。

    3、六一组织庆祝活动,展示个人特长,感受老师、父辈的关爱。

    4、七一组织庆祝党的生日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光荣,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

    5、十一组织国庆歌咏会,感受"祖国巨变"、"家乡变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6、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组织认识香港、认识澳门的活动,通过阅读书籍、听专题讲座,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受今天飞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元旦组织迎新年游艺活动,感受生活的幸福,展望美好明天,增添进步的动力。

    8、每学期举行一次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科技节活动、黄鹤美育节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
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合作精神。

    9、深入开展德育基地活动。学校在乡敬老院、各村村委会等地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每学年活动时间在一天以上。

    10、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每学年至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将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少数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

    (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1、通过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等引导学生。学校在显眼位置张贴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并利用学生集会、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大力宣讲,让其深入师生心中。

    2、加强教室、橱窗文化建设。教室正前方悬挂国旗、班训;
布置好两块专栏,每月办好一期黑板报。橱窗由少先大队部和艺术组教师负责,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或其他宣传资料,一月一更换。教室里张贴悬挂名人画像、语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书画作品。

    3、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学校成立红领巾广播工作小组,稿件由各班学生提供,教师负责选稿,学生播音。栏目包括校园新闻、德育小故事、民族文化大观、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优秀播音学生进行表彰,对积极投稿的班级在文明班考核中给予奖励。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做法,全体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十大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师要发挥品德课的优势,联系学生实际,自觉地突出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给学生以正确导向,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

    (六)认真做好品德评定工作。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定可以衡量学生品德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引导他们学习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学校要制定评价方案,将学生的品德课考核成绩和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同时,在行为表现的评价标准中,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特点制定。评价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综合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家长评价的结果。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应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发展状况做出书面评价,即写出评语,并告知学生和家长。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篇2

提升文化育人理念构建育人体系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是关工委的职责所在。**市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关工委在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赋予人文教育以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学生,走出了一条



有特色文化素质的教育之路。


一、紧扣立德树人,引导确立“大写人生”
关心下一代,培养教育青少年,是保证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将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局关工委要求全区各校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本着“领进来的是人,送出去的也是人”的办学目标,着力引导学校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思想,采取灵活多样、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大写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育局关工委会同有关科室在学生中倡导“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活动,开展“拒绝不文明行为”签字活动,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抗日名将陈安宝烈士墓,举办18周岁成人礼等等。通过活动,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学生的爱乡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从2002年开始,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引导未成年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监督职能。在活动中,各校结合实际,与日常德育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本德育体系。如路桥区峰江中学的“诚信”教育、峰江小学的“求真”教育、路桥职教中心的“感恩”教育、路桥实验中学的“自律”教育、路桥四中的“责任”教育、路南小学的“三礼”(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横街小学的“克己”教育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004年,该做法在**市推广,并在全国和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提高法制意识
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各级关工委特别是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常年聘请法制副校长(一般由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兼职),经常性地为学生上法制课,会同学校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参与预防和处理学校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做到法制校长进校园、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知识进头脑,组织劳教人员现身说法,普及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同时,鼓励有条件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健康直通车,以qq聊天、电子邮箱、校园网、书信等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帮助疏导学生心理压力,避免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目前,路桥区已创下了在校生连续5年“零犯罪率”的记录。


三、注重家校联通,着力打造教育合力
工作中,我们十分重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发动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教育,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学校以家长学校为抓手,充分利用“家校通”等现代通讯技术平台,加强家校联通。一方面及时通报学校有关工作,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又可以对家长开展较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让更多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注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与言传身教,促使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家长学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如路桥区蓬街中学的家长学校还成为了该校的一大教育品牌和亮点,备受家长欢迎。下阶段,还将在全区学校实施“家庭教育行动”,进一步推动家校联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独特作用,使家庭教育更好地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四、倡导文化育人,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2002年以来,路桥区以省新课程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中逐步确立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引导学校从文化层面的高度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如路桥二中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改革的矛头直指教育教学的源头和根本,实施了“高效自主”的课堂改革,教室四周都有黑板,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还原了学生的活泼个性,重新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培育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路桥实验中学则提出“科学+自主”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既为学生当前的升学着想,又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
既努力帮助学生摘取现实的升学果实,又努力使学生的理想之树根深叶茂。路桥三中更是提出了“为人生架桥,为幸福铺路”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追求着教育“就是使人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的终极目标。今年路桥区又提出了学校环境文
    


    化建设,努力做到“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能育人”,使每位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熏陶。这种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做法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人民教育》、《长三角教育》等杂志都到路桥蹲点调研,并宣传报道了路桥的经验做法。


五、关爱弱势儿童,建立关爱帮扶机制
路桥区关工委一直来十分



关注弱势儿童的学习生活,协助区慈善总会设立贫困学生慈善基金,对特困学生开展关爱帮扶。部分学校关工委还主动与山区学校“牵手结对”,开展各种资助和赠送书籍等活动。去年汶川地震后,各校关工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做好灾区30名来路桥学生的学习安置工作,照顾其日常生活,对重灾区44名在路桥就读学生给予每人200元的经济补助。同时,积极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全区各校共为灾区捐款达426万元。针对路桥民营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的现状,关工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着力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关爱行动,督促落实外来民工子弟入学有关政策,给予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做好扶贫帮困资金的落实,2008年全区共接纳外来民工子弟20263人,落实各类补助经费70多万元,全年共有5490名中小学生得到资助,确保未成年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同时,关工委还非常重视失足青少年的改造生活,多次会同教育局关工委到杭州少管所等地看望路桥籍失足青少年的服刑改造情况,鼓励他们洗心革面,帮助他们树立重新做人的勇气和信心。关心“归正”青少年的工作生活,避免他们“二次失足”。


六、发挥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大育人力度
近年来,路桥区关工委会同教育部门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教育凸显浮躁和功利,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社会媒体存在不良导向,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师生矛盾、代际矛盾、家校矛盾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激化,这些都需要引起各级关工委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反思!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关心下一代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社会工程,仅靠关工委和教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孩子的事是天大的事”,让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更理性的关注,真正凝聚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心愿,把我们的青年一代教育好、培养好。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篇3

童蒙养正文化育人
作者:刘晔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年第07期

        “养正”,语出《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正”,是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它指的是优秀的道德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拓创新的精神。“养”,即涵养、滋养,它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养正”指要经过日常修养的学习、行为的积累而形成向正的品格。星城小学以养正教育为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经典文化熏陶,以传统美德感染,以潜移默化育人,培养知书达礼、尊师孝悌、蓬勃向正的学子。

        以知养正——经典文化熏陶,培养向正品格

        学校从经典文化切入做好育人工作,将经典诵读、国学课程以及“文化节”等活动作为育人工程的重点项目,以经典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编写了古文化德育教材,与各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配套,以德育活动为导行,落实到具体的习惯培养、品行指导、思想熏陶上,实现养正教育目标。

        学校注重学生对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每年的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都是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的契机;
每年的教师节学校都要举行“拜师会”,庄严的师道精神通过典礼的形式传承下去。典雅庄重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悟做人、做事的礼仪规范,以求自身素养的提高。

        以文显正——潜移默化育人,彰显做人与作文教学特色

        养正教育重在潜移默化,学校把作文教学与养正文化结合,将养正教育理念融入作文教学之中,让作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做人与作文的教学研究皆在指点学生学会: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丰满的自我;
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观察它们的形态,倾听它们的声音;
与社会对话——从生活中汲取精神营养,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与大师对话——多读大师的经典著作,提高人生品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大写的“人”。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篇4

努力坚持文化育人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五大连池市实验中学文化育人进展情况

我校建校于2013年。学校位于五大连池市南端,与市区环城路接壤。学校一期工程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有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和电子备课室,有一流的宿舍和食堂。各教室配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生718名,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非常重视梯队建设。既有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优秀青年教师,又有年富力强、教学精力充沛的中年骨干教师,还有高考辅导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

两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实现了科学、稳步、持续的发展和攀升。学校实施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策略,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现将我校文化育人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定文化育人建设方案,以“文化”立校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和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实验中学、实力实验中学、魅力实验中学”为发展方向,体现“尊重孩子天性、履行教师天职、坚信学生能够教好”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制定了《学校文化育人实施方案》,对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都做出了详尽的设计。

结合我校的发展规划,经反复推敲,确定了“以德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办学理念;
“尊重孩子天性、履行教师天职、坚信学生能够教好”作为学校的育人理念;
“坚持升学方向,规划人生发展目标,让学生考上理想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定位;
利用5年时间把学校办成“市民满意、黑河一流、省内知名学校”为最终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严谨向上,负责担当”的校训;
“务实、团结、进取、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求真”的教风和“尊师、勤学、善思、进取”的学风。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

文化是传承文明、积淀智慧的象征,是一种精神和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的内涵和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的精髓,我校刻意追求并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着力构建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校园文化,形成厚重的文化育人氛围,使其发挥良好的育人功能。我们学校经历时间较短,但是按照学校规划的要求,使校园文化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徽、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的管理思想通过校园文化彰显于校园各个角落。

1、管理文化,展示学校管理品味内涵

创新学校管理体制,变以往常规管理模式的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建立校长直接对接年级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环节,管理一步到位,问责直接有效。将学校中层机构改革为:教研信息处,负责德育引领、业务指导、高考信息提供的职能,主要职责是“指导”;
督导评价处,负责检查评估三个年级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职责是“督评”;
后勤服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和教学服务,主要职责是“服务”;
校长办公室,协助校长处理日常事务,主要职责是“协调”;
三个年级部,是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施部门,主要职责是“教学”。改变以往一个部门既是发令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的现象。创新成指导、督评、服务、教学、协调分离,做到工作目标清楚,工作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务实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从校长到学校各处主任、年级部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一直到学校门卫,首先,制定岗位职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校长与各个岗位责任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做到有“法”必依。第三,依据岗位职责和责任书,制定检查考核细则,督导评价处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检查考核工作,做到强化督查,执“法”必严,违“规”必究。学校执行日检查、周通报、月总结制度。月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级部校长、各部门责任人月考核津贴、年绩效工资挂钩。年级部校长考核年级部教师,做到环环相扣,一级对一级负责,使岗位目标最大责任化,管理工作最大效益化,学校管理不留死角,全方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2、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的行动指南。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反映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

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制定《实验中学课程与教学管理办法》、《实验中学学生学分制条例》,建设学分制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统一,制定了《实验中学教师岗位职责》、《实验中学教学管理常规》、《实验中学教师先优模奖励办法》等,建立了实验中学教学质量捆绑保障体系,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常规月考核、学期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完善了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八个模块:一是学校办学章程、二是质量评价与先优模评比、三是各项工作岗位职责、四是质量目标责任书、五是督导评价处的德育处制度、六是教研信息处的教务管理制度、七是后勤服务处后勤管理制度、八是安全保卫处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

3、校歌文化,唱响学校发展的主旋律

校歌、校徽是一所学校的重要形象标志,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校创作了代表校园文化和反映师生精神面貌的校歌《为美好的明天而放声歌唱》,歌词生动、通俗,曲调优美、动听,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歌词如下:

第一段:黑龙山脚下,连池故乡,五市实验是我们求知的殿堂。迎着朝阳,带着渴望,这是放飞梦想的地方。严谨、向上、励志、担当,满园桃李竞吐芬芳。青春的脚步啊,我当坚强!我们在实中沐浴阳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英才栋梁!

第二段:讷谟尔河畔,硕果飘香,和谐校园有我们激越的理想。披着星星,戴着月亮,这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尊师、勤学、善思、进取,光辉前程即将起航。青春的岁月啊,师恩难忘!我们在实中茁壮成长!恰同学少年,发奋图强,我们为美好明天而放声歌唱!

歌词寓意:五大连池、火山、药泉湖等均是五大连池市风景区的著名景点,史韵悠长,文化厚重,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未来美好的积淀。山野珍品的经济特色,也是享誉全国的特产之一。五大连池市实验中学就建设在这个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严谨、向上、励志、担当”是我校的校训,“尊师、勤学、善思、进取”是我校的学风。2013年,五大连池市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投资3300万元兴建这所全市人民瞩目的重点高级中学,就是要求我们实验中学人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气魄,以披星戴月、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韧劲,努力实现“市民满意、黑河一流、省内知名”学校的奋斗目标。这表明我们实验中学人上要对得起市委市政府的巨额投入和办好教育的坚强决心,下要对得起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热切期盼,同时更要对得起我们自己的孩子!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创造性地完成好自己工作和学习任务,要努力向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祖国的英才栋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人生的梦想,让所有的实验中学人每天都为美好的明天而放声歌唱!

3、校徽文化,打造学校标志与象征

我校的校徽整体设计美观灵动,校徽整体为正圆形,两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将整个标志分为中心和外圆两个部分。中心部分由两只大手(又意两个绿色的叶片)托起两只小鸟和飞翔的雄鹰,宛如实验中学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展翅飞翔;
两只小鸟、飞翔的雄鹰和两只大手组成“五市实验”四个字的打头字母,寓意学校地处五大连池市,未来的招生要面向社会的宗旨。下面是中间有“v”字形的三条线,即寓意高中的三个学年;
从整体上看又像似一本书,寓意实验中学的发展定位就是学生以学习为本,让每一名学生都通过刻苦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最下面有建校年代为“2013”。外圆的上下两个部分分别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校名。上半部分用中文书写“五大连池实验中学”,下半部分用英文书写“五大连池实验中学”(即WUDALIANCHI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中英文两个校名采用庄重的字体,以象征学校既要扎实工作,又要沉稳积淀。

校徽中采用绿、白、红三色,色调鲜明,简洁大方,绿色象征科学,白色象征圣洁,红色象征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4、走廊文化,贴近学生成长历程

我们秉承“高雅生动、智慧涌动、蓬勃进取、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依照“充满活力、诗情画意、引人入胜、陶冶品格”的文化精神。走廊文化内容设计分为大厅、楼梯间、教学楼走廊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大厅,主要内容有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和发展定位,另有滚动电子显示屏作为重要补充,将“办学目标、育人理念、发展定位”等恒久的设置在大厅醒目位置,让全体教师理念融在心里,目标装在心中,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而不屑的努力,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第二部分为楼梯间,主要内容为“世界著名大学简介”。旨在时刻激励学生要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三部分是走廊,四个楼层的走廊分为四个板块。一楼“习惯于求知”——二楼“励志与梦想”——三楼“感恩与成功”——四楼“责任与担当”。四个楼层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按照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奋斗历程的顺序,从高一入学进入一楼开始,重点进行习惯的培养与劝学的教育——“习惯与劝学”,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高质量完成高一的学业,为高二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高二进入二楼开始——“励志与梦想”,重点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每个学生都要设计自己的人生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与拼搏;
到高三进入三楼开始——“感恩与成功”,重点进行努力求知与考上理想大学的熏陶和教育,让所有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要懂得感恩,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四楼——“责任与担当”,让学生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在走向理想的大学,逐步走向成功的人生的同时,要懂得感恩,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努力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要时刻成为学生表率,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努力拼搏,扎实工作,积极奉献。

5、宿舍、食堂和室外文化。

宿舍文化,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习惯等等。“宿舍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让每个墙壁都会说话,以规范学生行为为主要内容,使宿舍成为学生美化生活、优化环境、独立人格、健康身心的成长与成才摇篮。

食堂文化,主要内容为让学校文明从食堂开始、让勤俭节约从食堂开始、让卫生安全从食堂开始、让健康饮食从食堂开始。充分体现学校食堂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吃饱这一层面,还要让学生吃得好、吃得舒心、吃得开心、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吃出美,只有这样,食堂才会成为具有独特育人文化的校园场所。

室外文化,分为橱窗和教学楼上方两个部分。文化橱窗共计设计12块,内容包括学校大型活动成果展示以及各种专题宣传,教学楼上方为烫金字的办学理念。

6、班级文化,尽显班级管理风采

“班级风貌展示”系列体现班容班貌。在15个教学班的门外墙上挂着“班级风貌展示牌”,“展示牌”以长方形为基调,配有流线点缀,造型别致大方,颜色明亮。上面设有“班级格言、班级风采、班级简介、幸福寄语”几个栏目,全班学生照片记录了大集体的风采,留下了对中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班级格言”凝心聚力,鼓舞士气;
“幸福寄语”启迪教诲,寄托希望,指引方向。

教室是学生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整体规划各个班级后面墙上的“学习园地”。“园地”以“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为主题,设有“我与学校共成长”、“学习乐园”、“学习成果展示”等板块。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学生的绘画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学生的书法作品浸透着对方块字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幸福。

7、宣传文化,构建文化育人的平台和窗口

“校园广播”、“校园网站”都是文化宣传的阵地,也是育人的载体。校园网站的建设,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撰写文章,促进教师学习、研究风气的形成;
同时保障校园网站更新的及时性、实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建设有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环境,让校园网成为育人的新平台。学校的每次活动都及时的挂在校园网上,让家长从网站中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使其成为学校的宣传和家长了解学校情况的平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校园文化内涵

1、开展“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践行月活动,争做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学校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活动体现“小”、“亮”、“细”、“实”等特点。“小”,是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平凡的事做起。“亮”是通过表彰和奖励扮亮学生,激励学生,起到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抛砖引玉,由一部分亮起来到全员亮起来。“细”是将活动标准精细化。文明求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楼内纪律,自我约束,营造安静、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快乐健身:要求学生在校园活动时进行自我约束,注意安全,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和公共实施,保持校园环境卫生。高雅做事:要求学生注重仪表,待人接物大方、得体。

 2、开展“中国梦”演讲比赛。为了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特长,展现学生风采,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各年段、各班级各有特色,达到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此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还建立了学生鼓乐队、舞蹈队、体育队。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解放思想,克服一些传统思想,克服一些情绪心理。要正视自身的发展,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在发展中找差距,促进提高。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首先从抓教师的思想入手,铸就高尚的师德。给人品好、才能出众,勤奋敬业的教师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她们干事业,在学校中形成敬业之风、爱生之风、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务实之风。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验中学课堂教学常规》以及黑河市教育局下发的“教师言行十不准”,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1、开展教研活动,历练教师队伍。

要想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创建名校,必须培养名师。因此,我校开展了“修师德、铸师魂、比师能、转作风”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名优教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和“教研成果汇报课”活动。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对于学困生,找孩子的闪光点,利用赏识教育,提高孩子的兴奋点。督导评价处对问题学生建立了教育、转化、提高档案。通过教研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许多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举行班主任论坛

每学年开设一次班主任论坛,让学校的优秀班主任谈班主任工作的得失,交流学习心得、感受,既提升自己又辐射大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师资队伍是育人的根本,是育人的源泉。一流的师资队伍犹如跳动的心脏,承载着育人的重任,肩负着学校兴旺发达的历史使命。

我校风格各异、精彩绽放的几方面文化相互融合、有机结合、有效整合,绘就了一幅“文化育人”的精彩画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文化的大力建设,对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体会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犹如新鲜的血液滋养着学生、润泽着学校,使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勃勃生机的态势。

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规划校园内的文化建设,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文明、彰显个性的育人环境。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为生态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和现代化校园。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篇5

用红色德育文化育人

——坞根镇中心小学 张文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暨是提升民族精神,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红色德育文化传承优秀的革命文化。以红色德育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小公民。以红色德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小学红色德育育人的新模式。

一、让红色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

1、创建校园红色宣传阵地

橱窗、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进行全新改造,使之成为学校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一块亮点。围绕“红色教育”这一主题,把活动中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定期展出,如: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优秀作文等。让每一道墙壁会说话,让每一道墙壁能育人,教学楼的墙壁布置成“红色画廊”,悬挂红二师的相片及相应的故事,无声地述说革命故事。教室“红色”环境的营造,如:教室一角开辟出“红二师烈士角”,定期刊出红二师的革命事迹的黑板报,建立“班级红色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感召革命精神。

2、组建校园红色活动阵地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李萍在《浅谈小学生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民族精神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学生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学校成立“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融入社会,研究红二师的文化,设立专题研究组,如:解说员组、宣传组、故事组、采访组、时事报告组、好人好事组、网络负责小组。在校园网中开辟出“红色专栏”,由网络负责小组成员把活动中积累的材料发布出来,发动全校学生点击进入察看、交流。

3、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

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勇新在《充分发挥业余文艺作用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长期接受优秀文艺作品薰陶的人,大多数人都能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潜移默化正是文艺活动主要的固有功能,它在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营造校园红色文娱阵地,学校规定每月的第四周为“红色主题周”活动,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晨会和午间播放红色歌曲或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每个班级学唱一首“红歌”,观看一场爱国主义题材动画片或电影。在此基础上,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歌曲班班唱”、“红色小歌手”比赛,发挥文艺活动团结、鼓舞的作用,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让红色精神融入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重视德育,从中渗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为了把红色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学校以红二师烈士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

1、校本课程的教学

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纳入到课程的建设中,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课时。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如:编制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学反思,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学研讨会,举行校本课程《红色热土》教学设计比赛,编制“《红色热土》优秀教案集等。把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召开主题班会,如:“手拉手、心连心,我为烈士添光彩”、“清明时节忆先烈”等,除此以外,在思品、社会、语文等学科教材中都有蕴涵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

2、校本课程的课外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的品德形成的关键,我们变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为主动地利用社会的作用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校本课程《红色热土》的教学,要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在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时,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清明节,开展“弘扬先烈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在庆祝“七一”建军节时,开展“老区儿童心向党”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建队节时,“光荣入队,做革命接班人”活动。在学生学完整套课程,了解整个红二师的战斗全程后,组织六年级学生“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红军路”,进行一次全面地实践尝试。让学生沿着当年红二师的足迹,从坞根游击大队党代会旧址到红十三军游击大队成立旧址,从黄湾至玉环海门直至乐清,重走红军路,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让红色实践活动育人

红色德育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教会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奉献爱是学校红色实践的基点,更是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学生主动性发展,最高水平的能动、自觉的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从“讲——写——画”着手,把对学生红色精神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1、我口述我言——小小故事家擂台赛

讲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弘扬红军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举办讲红色故事擂台赛之前,首先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访老红军,听老红军讲红二师战士的故事,收集“红色故事”。

从“班级红色故事家”擂台赛到“学校红色故事家”擂台赛,选出“小擂主、金奖、银奖”,这样的活动定期举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讲红色故事,感受到民族精神。

2、我手写我心——小小作家明星赛

由“红二师文化”少年工作室的队员发布征文启事,征文可以安排在清明节扫墓结束后,或观看电影后,或听故事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是观后感。挑选出了其中的优秀作品并进行了表彰,再在学校橱窗里展示。学校发挥学生的智慧,在各班学生中广泛征集班级感恩格言,经筛选后,统一制作成标牌,悬挂在各班教室门口。美化校园环境,优化班级文化,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我手画我想——小小画家图片展

学校举办“民族精神代代传”宣传画册的征集活动,让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自己心中美妙的图案。可以使用手绘素描稿,也可以是电脑绘画作品。画面内容是:红二师当年的战斗画面,坞根的发展变迁,坞根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等,让学生在“画家乡”中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实践证明,将红色德育文化运用于学校教育,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教育魅力,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推荐访问: 定本 工作制 育人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学校文化育人的方案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