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与践行(2022年)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与践行(2022年)

时间:2022-07-07 08:15: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与践行(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与践行(2022年)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创新与践行3篇

第1篇: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创新与践行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过去十年取得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投资需求日趋旺盛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凭借其自身渠道优势和资产获取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一是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提高了国内居民财产性收入,二是丰富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工具,提升了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三是延伸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链条,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在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理念,通过构建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以及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逐步回归代客业务本质。

一是加大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2014年上半年理财报告,1-6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实现资金募集1.17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74.53%。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实现了理财产品的价格波动,直观反映投资管理能力,有利于逐步打破产品刚性兑付。

二是加大标准化、市场化资产的配置力度。同样来自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报告数据,截止6月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2.65万亿,但整个市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占比已经降至22.7%,远低于监管部门允许的35%上限。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债券及货币市场、银行存款等标准化资产加大了配置,并开展尝试资本市场业务、衍生业务。上述变化反映出各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在悄悄启动主动转型,不再依赖于非标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商业银行总行纷纷设立专职资产管理部门为业务的转型与推动提供组织保障。今年4月,银行组建成立了总行一级部门资产管理部,定位于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职能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行客户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并率先实行了风险派驻制,内设风险管理处作为总行风险管理板块的派驻部门,负责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审查审批、风险监控及投后管理等工作。

我行已经将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为全行战略性业务,一方面银行理财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可以帮助银行积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另一方面意味着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从原来的存贷利差收入转变为管理客户投资的管理费收入,解决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矛盾、投资管理能力强大和资本有限之间的矛盾,也符合客户希望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仍处在发展初期,业务空间广阔。

国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相匹配。我们可对比两组数据:

一是欧美银行业的整体情况:2012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管理余额12.7万亿美元,占美国商业银行资产13.1万亿美元的97%,占美国GDP16.24万亿美元的78%。2012年末欧洲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余额达15.4万亿欧元,占欧洲GDP的99%。

二是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汇丰、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表外资产管理规模分别占其资产总规模34%、66%、39%,瑞银集团更是高达173%。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资产余额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75%,占国内GDP21%,这一巨大的差距隐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国外大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在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上也更加成熟。上世纪80年代前后,发达国家银行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逐渐从直线职能制转变为事业部制(有的是以总行内设事业部形式,有的是以子公司形式,即控股公司制)或业务条线和区域相结合的矩阵式。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美国大型银行多形成金融控股公司,条线垂直管理,以子公司来开展各项业务。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Inc.)是其资产管理业务板块的运作主体,可以提供所有主要类别的资产投资管理,包括权益投资、固定收益、另类投资等。

相比之下,国内商业的资产管理业务仍有较大业务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丰富服务载体与内涵,目前国内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通过理财产品提供投资服务,而国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服务内涵已拓宽至税收、养老等;
二是丰富投资工具,目前国内资产管理业务的投向主要为债权、债券类资产,而国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涵盖债权、股权、不动产等另类投资,基本实现了投资领域的全覆盖。

三、商业银行从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转变的实施路径。

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向市场化转型,培育市场化的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从资产持有大行向资产管理大行的关键。

(一)形成市场化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机制

国内传统的银行业务是信贷,对风险管理的经验是风险拨备。而中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阶段,商业银行持有的大量信贷资产将面对不良率逐步提升的可能性。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配置市场化的各类资产,使其具备公平公开的市场价值,并且选择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对冲,是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在对抗经济下行风险时掌握的有效手段。

这方面,银行做了大量的创新和资产配置,理财业务配置的市场化资产已经超过资产总规模的50%,投资范围覆盖了商品、债券、基金、期货以及量化对冲等多种结构化安排,非标投资已经降至总资产规模20%左右。运用市场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对冲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源

国内的商业银行经历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一直致力服务各行业的公司和个人客户。随着国内社会财富的急剧扩张,国内银行只有快速提升市场化的投资管理能力,拓展投资范围,通过主动投资组合的管理,及时捕捉市场化投资机会,实现市场化投资的超额收益,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当前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管理多奉行买入并持有到期的被动投资理念。这种被动的投资管理模式,很难敏锐捕捉到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空间有限。银行通过提升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忠实履行受托责任,将客户利益保护作为业务创新和投资决策的前提,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银行理财业务多以向客户销售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形式呈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手段以价格竞争为主。反观国外成熟市场,在投资组合上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计价,由客户自担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在服务模式上秉承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理念,根据目标客群、产品服务、渠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取舍,打造差异化的资产管理服务。

因此,基于自身核心投资管理能力,打造个性化竞争品牌,既考虑其市场化的风险管理能力,也考虑和其他业务的协同联动、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这正是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和特点所在。

四、商业银行应在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产品创新。

银行于2013年推出“私人银行专属投资账户服务”,通过借鉴国际成熟的资产管理模型,立足国内财富管理现状,根据客户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投资偏好,一对一地为客户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创新推出该项业务,我行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是有助于满足私人银行客户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虽然国内商业银行享有客户基础的优势,但目前针对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供应大多趋于同质,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类型、期限、收益区间都大同小异,甚至跟零售的产品差别也不大。专门针对私人银行客户独特定位进行开发的创新性产品,还停留在初步开发的阶段,量身定制的产品也不多,在投资咨询服务领域,更是接近空白。

二是提供专业投资建议,协助客户控制投资风险。目前,市场上第三方理财机构数量较多,良莠不齐,其开发的产品也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许多都是高风险产品,产品销售也不合规,部分机构甚至与银行一些支行网点的理财经理联合,让很多普通大众在不了解产品风险的前提下参与了投资,引起了客户的投诉,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我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专属投资账户服务”,所有投资产品的引入都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且由银行总行私人银行投资经理根据客户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提出相应的资产配置建议,所有的产品投资都需客户确认,且通过录音电话回呼经客户本人确认,避免了支行网点、客户经理的操作和道德风险,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财富管理,规范了销售流程,降低了客户的投资风险。

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加快转型步伐。作为财富管理的高端业务,私人银行是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资产负债管理转向客户结构管理,也是银行持续发展盈利的需要。推出专属投资账户服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摆脱中资银行零售业务作为“金融产品中介和平台”的传统形象,提升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水平,加大参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具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四是为监管机构、市场参与主体积累经验。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是国外私人银行的主流服务形式,也应该是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银行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专属投资账户服务,有利于管理和控制业务规模,边发展边完善业务运行机制,为监管机构、市场参与机构积累宝贵的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的运作和管理经验。 

我行在上述创新过程中,也设置了严格的业务流程与风控要求。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业务管理及交易系统控制,确保所有的投资交易都按照客户的资产配置方案执行,避免了目前客户离散购买行为在投资理财上存在的路径偏离目标的风险。我们在创新过程中,尤为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防范:

一是严守合规底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满足银行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流动性偏好、收益偏好,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导向,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此,必须坚决杜绝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所谓“创新”,严守合规底线。在创新流程中,实行合规前置,将合规管理内嵌于业务创新的整个流程中。

二是严控实质风险。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市场化组合配置,因此需要理解资产属性、交易特性,通过盯市管理、预警、止损机制把控好组合久期与市值波动。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套全面有效地管理机制。从体系建设、额度管控、业务审批流程、行业投向管控、产品分类管控、操作风险管控以及投后管理各方面对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管理,防范实质风险的发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2篇: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创新与践行

基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摘要:当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面临诸多因素制约,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互联网票据发展加快等因素制约下,基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难度不断加大,垫款日益增多,票据创新大幅受挫。本文拟通过对基层商业银行票据创新情况的分析,对下阶段票据业务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关键词:票据;
创新;
困难;
建议

一、票据业务基本介绍

票据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的由自己或指示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广义的票据泛指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债券、股票、提单、国库券、发票等等。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有价证券,即出票人根据票据法签发的,由自己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价证券。在我国,票据即汇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支票及本票(银行本票)的统称。

从市场成长的过程看,中国票据市场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至1988年因违规现象、假票问题,各商业银行基本停办票据业务,此为第一阶段;
1994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五行业、四品种”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并于1996年颁行《票据法》,为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此为第二阶段;
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票据市场发展,中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此为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票据发展明显加速,创新步伐大幅加快,但票据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迅速增加,改革和创新成为这一阶段的第一主题。

二、基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一)参与主体日益丰富。票据市场发展不断深化,金融创新产品日新月异,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经营特点愈发显现。对于传统票据市场主体银行而言,因受金融监管趋严、流动性和资本占用等制约,工农中建四大行的票据业务市场占比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及财务公司日渐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
2005-2014年度诸暨市工农中建四大行承兑汇票签发量 单位:万元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四大行签发量

661023

837504

1154241

1893418

1999507

2341506

3098764

2379584

1898358

1611533

其他行合计签发量

104206

204685

266362

1159197

1137694

1410137

1270196

1270139

1476696

1923331

四大行签发量占比

86.38%

80.36%

81.25%

62.03%

63.74%

62.41%

70.93%

65.20%

56.25%

45.59%

(二)三票发展参差不齐。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第一类如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发展已趋于成熟,呈平稳发展或下行的趋势,而第二类商业汇票呈上升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是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是一种立即可以获得现款的凭证,且其获得现款的数额与票面记载的金额一致,不存在加息或扣息等不确定性,因此,不具有买卖的空间,本身不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工具,不存在融资空间。仅作为支付工具,随着其他非现金支付方式如网银、手机银行、互联网支付和其他第三方支付等的快速发展,第一类票据支付在非现金支付领域份额越来越少。而第二类商业汇票,因其是一种远期付款工具,兼具支付、融资和投资功能。它不仅是一种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支付的工具,也是企事业单位和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工具,还是社会公众进行投资的一种工具,在融资难的环境下,利用商票融资迅速发展。2015年1-4,诸暨市其它渠道融资合计为162.54亿元,其中承兑汇票签发102.02亿元,占比为62.77%。

(三)电子票据业务占比仍然较小。电子票据即电子商业汇票,包括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是纸质汇票的电子化,两者仅载体不同。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运行,从电子商业汇票签发、背书、贴现、托收等环节全部纳入系统平台管理,但是由于接入系统的硬件要求和技术要求比较高,普通企业和小型金融机构无法直接使用电子票据,限制了电子票据的流通性和接受度,导致基层商业银行电子票据发展缓慢。从诸暨市票据签发情况看,电子票据签发绝对额虽然快速上升,但其总体发展仍然较慢,总体占比仍然较小。

2009-2014年诸暨市电子票据签发量 单位:万元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汇票签发总量

3137201

3751643

4368960

3649723

3375054

3534864

电子票据签发量

0

156.9

15801.1

41955

90641

177380.05

电子票据签发占比

0.00%

0.00%

0.36%

1.15%

2.69%

5.02%

(四)票据功能由支付向融资转换加速。相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而言,票据是一种大额支付工具,是法人而非自然人常用的支付工具。由于近些年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行内汇兑系统、银行卡跨行交换系统的建成运行以及网银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资金转账速度明显加快、效率明显提高,对纸质票据的支付功能产生了很强的替代效应,支付工具总体朝着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票据支付功能逐渐弱化。而另一方面,票据的融资功能大幅增强。商业汇票融资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承兑市场,二级市场是指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融资市场。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以及丰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在经济新常态下,各项扩内需、促转型、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将创造大量的融资需求,在存款不断分流、不良贷款持续高发的形势下,各银行、企业通过票据业务、票据资产来满足融资需求,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促使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三、票据业务创新特点

快速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客观上打开了票据创新业务发展空间,而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倒逼商业银行加快票据创新步伐,特别是近年来,支付结算的多样化需求对票据业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基层商业银行票据创新明显提速。

(一)票据功能不断强化,创新衍生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票据创新业务的快速推进,票据的四大主要功能被不断强化,特别是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有效丰富了企业的结算和融资需求。

一是创新开票方式,进一步丰富汇兑功能。如推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开立银行承兑业务,该业务以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为质押,银行以此重新开立新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客户结算需要的一种票据业务操作形式。该模式能有效缓解企业在承兑汇票时发生的暂时性流动资金不足,保证票据的有效兑付,对现阶段经济经济环境下保证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极大稳定了经济金融稳定。但同时统计发现,辖内仅有极个别股份制银行开通了此项业务,业务覆盖面有限,企业受益面不大。

二是创新授信方式,进一步丰富信用功能。推出商票保贴和商业承兑汇票可贴现合作模式,即对特定承兑人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或对特定持票人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商业银行承诺在授信额度和一定期限内以商定的贴现利率予以贴现。通过该产品,以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保贴额度内的授信。

三是创新贴现方式,进一步丰富结算功能。推出票据互换业务,企业将多张应收票据整体质押给银行,通过银行的票据集中管理,实现大票换小票或小票换大票功能,以便于企业的日常结算。

四是创新转贴现方式,进一步丰富融资功能。传统意义上的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贴现且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它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的方式。但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在办理转贴现业务时,转贴现对象不仅仅限于其它商业银行,更多的是上级商业银行,通过这种纵向的转贴现,实现资金融通目的。

(二)票据服务有效深化,产品市场进一步细分

一是推行“管家式”服务,为大中企业提供签发、保管、贴现、背书转让、到期收款等全方位服务,在减少企业财务成本的同时,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益;
同时通过该业务,有效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传导信贷政策变动,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二是推广票据池类业务,利用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业务单笔金额小、业务频率高、票据期限与融资期限不匹配等特点,将企业的多张应收票据汇聚成“池”,整体质押给银行,以此为基础为开展票据集中管理和票据质押额度共用等金融服务。

三是提供票据理财业务,将企业持有的票据“存入”银行或财务公司,并通过其在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短期收益。但从目前看,该类业务的受益面不大,银行在选择客户时要求较高,开办企业必须为流动性充裕、票据量大的大中型企业。

(三)互联网票据创新稳步推进,对传统业务的冲击日益显现

互联网票据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商业汇票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目前票据互联网平台有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票源和销售渠道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办的互联网票据见证业务,另一类是票据中介公司转型开办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票源由本公司业务渠道获得,销售靠市场推广宣传,如金银猫等。互联网票据平台大量出现,解决了一部分中小企业或小面额、短期限、低信用票据融资难问题,将票据市场参与者扩大至全社会。

1、由银行主导为票据业务。目前该业务平台推广较好的主要有二家,分别是浙商银行的涌金票据池产品和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系列:

浙商银行涌金票据池。2014年10月28日,浙商银行“涌金票据池”业务在试运行半年后正式在全国19家分行同时推出。整体上是一个电子化平台、线上化操作的架构,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帮助企业激活票据时间价值,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财务收益,增强管理盈利。该项业务在票据查询、质押、托收、出票等业务环节只需在网上提交相关信息,无须其他中间环节即可办理,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在银行柜面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凭借票据信息查询、虚拟托管、动态质押、超短贷、“直通车”、“两小一短”票据及电子商业汇票入池等功能的领先优势。至3月末“涌金票据池”客户突破2100家,累计入池票据6.5万余张,票据总金额177亿元。

民生易贷。民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靠民生银行在票据审核和托管的优势,于2014年7月15日推出“民生易贷”投融资平台,主推产品就是票据理财。首款名为“E票通-2014-0043”的产品于2014年7月16日正式发布,项目总额19.8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5.7%,期限为65天。“E票通-2014-0043”一共签署两份协议,一份是针对融资方的“质押借款协议”,一份是针对投资人的“委托协议”。前者主要针对承兑汇票质押融资的细节予以约定。“E票通-2014-0043”的质押协议显示,借款方为一家公司,承兑汇票质押融资用于企业经营周转,还款来源于汇票的托收还款,即为票据到期银行兑付资金。票据的质押融资就实质上来看有点类似于票据的转让,需要企业将汇票交由平台,此后票据为平台占有,企业需要办理背书签章。企业在支付投资人收益之外,还需要向民生易贷平台支付相应融资服务费。与一般P2P平台不同,民生易贷平台并没有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平台项目增信,这与监管层对P2P网络借贷定位相符。

2、由民间资本主导的票据业务

目前由民间资本主导的互联网票据产品主要有“银企众盈”融资项目、“票据贷”、“票据宝”、“微财富金银猫票据”、微财富票据宝、宝票盈家等,发行公司主要以金银猫、淘宝网、票据宝网、新浪微财富、投储在线等互联网公司为主。

金银猫。在金银猫的官方网站上,将其自己定义为P2B和O2O的代表。与P2P的Peer to Peer不同,P2B指的是Person to Business ,即个人对企业的一种贷款模式,O2O指的是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的模式,是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集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金银猫不仅是一个金融资讯和信息发布的平台,也是一个全方位为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涵盖银行理财、基金、信托、券商、保险等各类理财业务的金融服务在线交易平台。旗下主要包括三种业务:银企众盈(票据贷),通过将企业、银行、投资者三者组成良性链条,为投资者提供理财途径;
金银e家(线下服务点),金银猫创新的O2O(线上产品线下客户端相结合)模式,满足了社区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覆盖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后台的业务流程,提供理财咨询、金融产品交易和便民服务等功能;
商票贷,在金银猫平台上进行融资的企业,通过质押其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担保其借款到期归还本息的模式。商业承兑汇票为质押物之一,且均有银行、国有大型担保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出具保函,其主要模式如图1。

图1 金银猫商票贷P2B模式

票据宝:2014年6月16日,互联网第一金融票据理财平台——“票据宝”在深圳正式上线。票据宝隶属于深圳市票据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打造的一个票据融资、票据理财的服务平台。根据票据宝官方网站统计,截止到目前,票据宝共还款2152期,为用户赚取利息520.8万元,共融资金额39641.96万元,如下图2票据宝理财模式。

图2票据宝理财模式

四、矛盾冲突加剧,票据创新步履维艰。

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变革有效促进了票据业务的进步,带来了票据创新的大发展;
而另一方面,经济形势下行和法制基础落后等问题日益显现,并成为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监管体系建设和票据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从来都是相辅相成,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求,也促进了金融监管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则促成了更大的金融创新,并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繁荣,但若制约过度,监管体系则可能成为票据业务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从目前看,国内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票据市场发展的迹象日益明显。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例,现阶段实行的票据监管法律法规仍为1995-1997年相继颁布《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已难以满足目前企业结算和融资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在电子票据业务方面,《票据法》没有就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电子签名及承兑期限冲突等方面给予明确,严重影响了电子票据业务的推广应用。

(二)市场抢占欲望和票据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市场期望及内部考核等多因素影响下,各商业银行都有极大的市场份额抢占欲望,如四大行有每月的份额排名考核等,这些机制的存在倒逼各基层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使得票据业务新品日益成为基层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一大利器。但受创新能力制约,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票据创新产品不仅数量少,且产品类型基本类同,票据业务竞争处于低质、低效境地,极不利于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以票据池业务为例,自2010年某股制银行推出该业务后,辖内各行相继开办了该类业务,这些业务除名称略有不同外,产品设计、结构、功能和客户群都基本一致,极大削弱了该创新产品的竞争力,并严重打击银行创新积极性。受此影响,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在票据产品创新中的业务定位仅限于终端营销,业务创新惰性较重,创新的主动性明显不足。

(三)业务逐步萎缩和垫款快速增加之间的矛盾

由于票据业务的短期限、低成本和高灵活性,不仅使其成为了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也是商业银行增强服务功能、分散经营风险和增强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但随着辖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及区域风险频,票据业务经营风险急剧增加,累计签发量从2011年的峰值436.69亿元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324.28亿元,减少幅度达到25.74%;
与之相对应的是,票据的垫款金额快速增多,部分票据更是出现恶意违约现象,严重扰乱了区域生态环境。至2012-2014年,诸暨市票据垫款分别达到0.44亿元、0.55亿元和1.14亿元,连续三年快速增加,2013至2014年更是出现107.27%的增加,而更为严重的是票据隐性风险在银行的“票转贷”因素影响下被人为掩盖,监管机构对真实票据风险数据很难把握,极大影响了对票据风险的整体把控。

表一:2010-2014年诸暨市汇票签发情况表 单位:亿元

项目

2010年末

2011年末

2012年末

2013年末

2014年末

汇票签发量

374.96

436.69

364.77

337.36

324.28

年末余额

178.46

184.27

175.82

159.35

158.83

垫款

0

0

0.44

0.55

1.14

(四)信贷规模限制和票据创新意愿之间的矛盾

票据业务作为一项有着信贷、资金业务双重属性的资产运作方式,与信贷密切相关,其中票据贴现纳入信贷规模统计口径,签发承兑汇票属于表外业务,不占有信贷规模,但通过转换系数计入加权风险资产。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控制,在商业银行进行贷存比考核情况下,票据贴现业务作为信贷资产组成部分,当信贷需求超出信贷额度时,银行通过减少票据贴现,使信贷额度合规;
在信贷需求不足时,银行通过增加票据贴现供给,从而充分利用信贷额度。票据贴现在银行方面更多地充当了“信贷蓄水池”的角色,并非作为主推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造成限制,特别是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上级银行限制更加严格,在资产业务推广上更倾向于收益更高的贷款业务,对发展票据贴现业务的欲望和信心明显不足,极大影响了票据创新的开展;
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受资本充足率影响,更加偏好贷款业务发展,使得票据贴现业务发生额始终在低们徘徊。至2015年4月末,诸暨农商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为104万元,占全市余额的0.08%。

(五)互联网票据业务模式中创新与风险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票据业务模式是对传统票据业务模式的极大创新,并有力促进了票据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但同时,该新型票据发展模式存在的风险问题也较为突出。一是法律风险。相对快速发展的业务量,互联网票据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部分业务经营游离于法律法规边缘,极易引发法律风险。二是安全管理风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迅速普及,在促进各行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攻击事件日益增多,网络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票据平台在日常经营中,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将严重危及客户资金安全、客户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三是票据兑付风险。目前开展的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票据审验职能基本由银行负责,一旦出现假票银行则须承担资金回笼问题;
同时由于互联网票据理财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票据面额小,真实性、合规性的风险隐患相对更大,同时其承兑银行多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相应的到期兑付风险也会上升。

五、意见建议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金融脱媒加剧、资本约束强化等因素影响下,票据业务的创新亟需加速,监管部门和银行都需在制度建设、内控管理、服务效率方面加大研究和投入,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一)强底气,完善的票据监管体系是创新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

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不断推进是票据创新得以加快发展的最强底气,但目前国内实行的“一法二办法”已很难适应当前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改革亟需提速。

一是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除商业银行,现阶段从事银行票据业务的机构都为诸如“投资公司”、“房产中介”等中介机构甚或个人,大量票据业务都游离于灰色地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进一步规范票据业务,迫切需要将这些机构纳入阳光管理范围,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给这些企业发放经营牌照,通过设定一定的进入门槛,提高抗风险能力,规范其业务操作,并通过评价及考核制度,严格退出机制,保证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是明确新型票据法律地位。针对出现的新型票据产品和票据业务,监管部门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探讨,特别是目前已广泛使用的电子票据、电子印签等新产品、新业务,其法律地位须及早明确,以利于该业务的有效推广。

三是规范票据经营行为。受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及票据贴现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快速兴起,票据的跨区域流动大幅增多,大量的票据交易行为纯粹以变现和赚利差为目的,严重违背了票据业务的真实性基础,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环境。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票据倒卖倒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违规的票据交易行为,有针对性的选择一批交易掮客进行典型打击,彰显打击效果和决心,有效净化票据业务发展环境。

(二)接地气,业务发展须密切联系企业自身需求

票据产品的多样性缺失,使得企业的可选择性大幅降低,不利于提高银行服务效率,而票据产品复制盛行,极大打击了银行的创新积极性。各商业银行的票据创新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有效发挥银行相对优势,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细分产品市场,真正做到心为企业想,劲为企业使,密切联系企业、高效服务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同时要进一步拓展票据业务的产品延伸,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不同的票据产品,做深做精票据业务,努力做到票据产品的全链条服务。

(三)树正气,切实加大对恶意违约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对票据恶意违约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抓典型企业和典型案例的形式,加大对恶意违约行为的威慑力;
要严格执行实施相关恶意违约行为打击措施,对恶意违约行为的打击形成社会共识,构筑政银行企联合的立体式打击网络;
同时也要加大对诚实守信企业的宣传力度,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适度加大授信额度、优先试用创新票据产品或通过发放信用贷款、类信用贷款等方式,直观体现信用本身价值,从而鼓励更多企业诚实守信、合规经营。

(四)扩眼界,全面提升票据业务发展中的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

从目前看,票据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4月末,诸暨市票据贴现量12.24亿元,占全市贷款比重达10.74%,但作为一种日常支付手段及融资工具,票据业务在各基层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大,迫切需要各行从全行业务发展的均衡性和全局性出发,切实提升票据业务发展意识,提高票据业务签发比重。一是要完善票据业务的考核机制,增加票据业务评分比重,提高员工业务发展积极性;
二是要提高票据贴现业务不良容忍率,增强员工业务发展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技能,防范业务发生风险。

(五)变思维,快速适应互联时代票据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其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舍不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思潮,传统金融行业必须尽快转变思维,积极适应。一是要加大对企业需求信息的研究和反馈,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优势,对企业票据需求信息及时作出判断;
二是要转变被动接受模式,积极通过“互联网+”模式,搜索、发现企业票据需求,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票据服务;
三是要加快票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伐,通过对票据各环节的创新,提高产品发布节奏,满足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多样化票据需求。

第3篇: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创新与践行

什么是央企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可以贴现。商业票据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由于其风险较大,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商业票据可以由企业直接发售,也可以由经销商代为发售。但对出票企业信誉审查十分严格。如由经销商发售,则它实际在幕后担保了售给投资者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有时也以折扣的方式发售。

  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可以承兑,也可以贴现。商业票据的期限在9个月以下,由于其风险较大,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商业票据可以由企业直接发售,也可以由经销商代为发售。但对出票企业信誉审查十分严格.如由经销商发售,则它实际在幕后担保了售给投资者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有时也以折扣的方式发售。英文Commercial Paper的缩写。商业票据是一种无担保的短期期票(promissory note),有确定的金额及到期日。商业票据是一种可转让的金融工具,通常是不记名的。与存款单(CD)一样,商业票据是筹措流动资金的工具。从融资成本看,发行商业票据与存款单应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两者的收益率是相当的,但商业票据的期限通常在30天以内,以避免与存款单市场竞争。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是指对商业票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按质量高低分成等级。其意义如下: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推动票据市场的稳定发展。不能取得评级或评级不合格的企业自然被阻止在票据市场之外,起到了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那些初次进入票据市场且不为投资者所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其资金实力、信誉及还本付息的可靠性等情况能被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众多投资者,使筹集更多的资金成为可能。从长远看,评级良好的发行人,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也会部分解决中国票据市场主体不足的问题。

  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决定,发行人希望票据以较低的利率发行以减少资金成本,而投资人则希望以较高利率发行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商业票据评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票据的不同等级反映了不同的信用溢价。一般而言,等级越高,利率越低;等级越低,利率越高。

  有利于与国外同业交流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商业票据评级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中国票据评级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及票据业务发展状况加以具体运用。同时,商业票据评级体系的建立健全,也会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票据市场。

  央企商业票据是商业票据的一种。是由央企信用担保的商业承兑。相比于普通商业承兑信用担保方面风险更小。

  商业票据评级的内容流动性,即短期偿债能力。可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⑴总体流动性分析。首先应对营运资金分析,营运资金为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是衡量总体流动性状况的主要指标。其次,可进行比率分析。衡量流动性的几个主要比率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

  ⑵备用流动性分析。以上比率仅能反映公司流动性的整体状况,所以还应特别注意对明确的内部和外部现金来源进行分析,因为这些现金能及时满足到期商业票据的清偿。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备用流动性的可取得性和可依赖性在评级中就变得十分关键。这方面主要分析的内容有:企业营运创造的现金及其稳定性、公司可依赖的贷款方的借贷能力等。

  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

  ⑶额外信用支持分析。对商业票据的评估,除以上两点外还应考察商业票据的发行是否得到了额外的信用支持。对有银行支持发行的商业票据,还应考虑支持的方式及支持者本身的信用状况。

  长期偿债能力。实践中,重点评价的是资本结构,即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重。若比重较高,则说明资本结构健全,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弱。常用比率有债务比率、长期负债与资本化净资产的比率、流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等。

推荐访问: 践行 票据 资产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与践行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创新与践行 资产支持型商业票据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