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精选推荐】

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精选推荐】

时间:2022-07-30 19:25:06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精选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4篇

【篇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 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
权责是否对等;
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
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臵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
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
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
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
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是否按照规定处臵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
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

  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臵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臵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
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篇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浅议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9-000-01

近几年来,在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收支检查、银行账户清理和审验等专项检查工作中,特别是2007年还开展的全国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发现部分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上相对滞后,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其在乡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就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部控制意识还有待加强。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合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一把手”对内部控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财务人员控制意识也不强,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好。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从控制环境来看,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降格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各项资产管理有待加强。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管理站管账不管物、单位管物不管账,“两张皮”现象更严重。会计管理站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 账外资产时有发生。

4. 岗位职责分工控制不到位。由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到位,很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这虽与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相适应, 但有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 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5. 对收支预算控制缺乏刚性约束。目前乡镇每年年初基本上都核定批复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执行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实际工作中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约束的刚性认识不足,认为单位就应该有资金使用权,思想上根本没有预算的意识。

【篇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第-•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资金 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合法 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 计基础工作规范》、《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冀财资[2008]5号),现制定“XX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市所管辖的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章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条财务机构工作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维护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 搞好会计核算。

2、 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经费以及其他有关专项业务经费,制定 本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编报部门预算,审查核定年度预算,做好相关资金的综合统筹平 衡工作。

3、 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做到手续完 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4、 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预算,节约开 支,考核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客观、真实地对预算执 行情况、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数据。

5、 负责债权、债务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家财产的 安全、完整。

6、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负责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 资料的立卷、建档工作。

7、 负责行政事_业性收费票据的领购、分发、缴销等工作。

8、 负责本单位所属各科室(单位)经费申请报告和政府采购手续 的审查、监督和呈报工作。

9、 组织本单位及系统财务人员,学习国家财政法规制度和现代 化财务管理。

10、 接受并配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本部 门(单位)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现金、银行存款和印章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制度

1、 管理原则:严格审核、手续齐备,当面点清、坚持复核,加 盖戳记、编证入账,账账核对、日清日结,查核限额、及时存取,严 禁“白条”、不得坐支,禁止违规大额提现,严防挪用、确保安全。

2、 开支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 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项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对个人的其 他支出;(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 支出;(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3、 定期盘点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4、 积极推广使用财政公务卡。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 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5万元(以人民币为单位,下 同)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一般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各单位应根据银行卡受理环境等情况,积极扩大公务卡使用范 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

公务卡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加强账户管理,按规定办理存款、取款结算。

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

2、严格遵守银行支付结算纪律。

3、定期获取银行对账单,查实银行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

节表。

4、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 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三、印章的管理制度

1、 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管理,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 保管。

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2、 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五条预借款管理制度

1、 本单位所属科室(单位)借用现金要按规定填写《借款单》, 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审签,由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财务领导审 批。

办理借款手续时,要出具有关批示或会议通知等相关资料。

借用现金的经办人员必须是正式在编人员。

非公务活动一律不得借款。

2、 办理现金借款时,借款人应依据公务需要和外出期限提出借 款数额,借款数额限定在外出、参会所必需的基木费用之内。

除会务资料费外,省内出差,一般情况下每次每人借款不超过元; 省外出差,每人每次不超过元。

集体出差的,一般每次借款不超过元。

3、 借用现金应在1个月内报销结账。

如不能按规定时问报销,应向财务机构出具书面说明材料。

对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结清借款的人员,由财务机构通知 其所在科室(单位),限期办理报销手续;限期仍未及时报销结账的,从 借款人工资中抵扣,直至结清欠款。

4、 需要以银行结算方式预付款的,应填写《预付款申请单》经 科室(单位)负责人审签、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六条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 作为报销依据的发票或收据必须符合税务、财政部门的统- 规定,未经税务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监制的发票和收据,一律不予 报销。

2、 发票或收据须按规定要求其全联、逐栏一次性如实开具。

其中,发票的“商品名称”栏须开具所购商品具体名称;因购买商 品较多、无法在发票联上全部列明的,须附卖方出具的购物小票或商 品明细清单。

收据上必须要求其详细列明收款事由。

3、 凡遗失车票、船票、飞机票的,必须由当事人书面说明情况, 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

报销金额以核定数为准。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取得原签发单位加盖财务 专用章的延盟(需注明票据号码、金额和内容)或原票据记账联的复印 件(须加财务专用章证明),由经办科室负责人签批意见,经审定后, 方可代作原始凭证报销。

4、 跨年度的票据,原则上不予报销。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报销的,必须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按规定程 序审批。

5、 经办人员办理报销业务吋须将发票和收据等原始凭证粘贴整 齐、有序。

第七条 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 本单位所属科室(单位)组织召开会议必须遵守有关党政机关 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和会议审批等规定。

2、 会议培训费开支范围:会议培训费开支包括会议室租金、住 宿费、伙食费和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交通费、办公用品费、文件印刷费、夜餐费、医药 费、会标桌签通行证制作费、旗帜鲜花租用费等。

3、 会议培训费开支标准。

在定点饭店召开会议的,各项费用按不高于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协 议价执行。

4、 会议参加人员和开支标准要从严掌握,会前必须填报《XX 市会议培训审批单》,细化开支预算,并按程序核批。

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核定后的会议培训预算和举办地点安 排,对超过预算标准的费用或在定点饭店以外场所召开会议或举办培 训的,财务一律不予支付。

5、 会议培训费采取一会一结的办法,有关科室(单位)应于会议 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事宜。

报销吋应提供会议培训审批单、正式发票或收据(票据上需开列 房租费、场所费、伙食费、其他费用等分项数额)、会议费结算清单、 会议培训人员签到表,并附会议通知原件和会议安排等资料。

第八条差旅费管理制度

1、 职工因公出差前要填写出差任务单,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和 主管领导审批后,作为借款和报销的依据,并粘贴在差旅费报销单上。

报销差旅费时按规定填写《差旅费报销单》。

2、 差旅费报销要严格按照《XX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 办法》执行。

3、 出差人员乘坐飞机要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出差任务紧 急的,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

4、 出差人员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按在途实际天数核领。

在出差地工作期间,无接待单位的,凭出差地就餐发票在规定标 准内核领伙食补助。

由接待单位统-安排伙食的,凭接待单位开具的有效凭证在规定 标准内核领伙食补助;没有接待单位有效凭证的,不发伙食补助。

5、 工作人员报销会议培训期间差旅费,要附举办单位的正式会 议培训通知或主管领导同意召开会议、组织培训的批示;领取学习、 进修、挂职锻炼、帮助工作等期间的城帘间交通费、伙食补助费和公 杂费,要提供领导批示件,并经人事教育机构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

6、 工作人员出差期间,因进行游览或非工作需要的参观而开支 的费用,均由个人自理。

7、 因公出国(境)经费须列入年初部门预算,出访任务要与经费 性质一致。

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发生的计划外项H,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并 落实经费来源,且各项开支必须符合有关外事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 标准。

8、需要预拨出国(境)费用时应提供以下文件:组团单位出国任 务通知书、国外邀请函、活动口程安排、费用预算明细、出国任务批 件、政审批件、交款通知和局领导批示件。

以上手续齐全后,可按规定程序办理预付款。

不需预付款的,在报销时提供上述文件。

回国后应凭正式票据及吋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第九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 财务收支原则上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具体额度各单位可 以自定,但对于重大支出事项,必须履行集体审批制度。

2、 事业性收费的范围和标准按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执行。

3、 在单位经费预算内的单项经费支出数额在 元以内的由财务负 责人审批,超过的报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审批。

专项经费按相关项目的管理制度规定的权限审批。

4、 报销程序为: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并签字一科室(单位)负责人 审核一财务审核_财务机构负责人审批一分管财务领导审批<1000 元以上开支(差旅费除外)〉一财务报销。

第十条财务分析制度

1、财务部门每季度对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资产情况、 负债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2、 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人员 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等。

3、 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

4、 财务分析要形成书面报告。

财务分析的编写要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数字运用 恰当、准确,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文字精练、准确。

第十一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 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分工: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 口管理”,国家统一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财务机构负责本部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固定资产明 细账、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帐卡相 符、帐证相符、账账相符。

单位内各科室(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负责人负责制,各科室(单 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 责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填制“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 经科室(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财务机构。

2、 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 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 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 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各科室(单位)所需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和单位财 力的可能,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进行配置。

购置固定资产首先填制“因定资产购置申请表”交财务机构,金额 在500元以下的由财务负责人审批,500元以上的由主管局长或领导 办公会议研究审批,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 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要实行政府采购。

3、 固定资产的调拨:是指单位内部有偿或无偿调拨固定资产(包 括机关与各事业单位之问调拨),要由调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调拨 单”,由调出调入单位双方签章,经领导审批后,交财务机构一份, 双方单位各存一份,据此办理固定资产增减手续。

4、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对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 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 置换、报废报损等。

处置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XX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 施办法》(承市政【2005】140号)规定的权限及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 准不得擅自处置。

对擅自处置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 定进行处理。

5、 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固定资 产,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经审批同意,按照国家有 关政策将存量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的行为。

资产出租、出借,严格按照《XX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 出借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出租、出借。

对擅自出租、出借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 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 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严格执行政 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 算,各单位按规定编报收支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汇总、统筹平衡并 按程序报批后编入部门预算。

有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等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 等行为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 理。

7、 固定资产的清查: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由财务机构统一组织。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重点清查。

对清查中清理出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根据《XX市行政事业 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处理。

8、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配备(调拨)的、用专项资金购买的 固定资产,根据调拨单、原始发票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进行管理。

第r.章收费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 本经营收益、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等。

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预算单位(指与财政部门有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经营服务收入 依法纳税后的余额、与非税收入有关而暂吋收取的款项(含暂扣款、 保证金、押金等)也要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本部门凡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严格按照收费许可证批准 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实行收费。

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 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 印制票据,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票据由财务机构负责到相应的财政部门领取,实行限 量发放,验旧领新制度。

有收费业务的科室(单位)要由专人负责购领、保管票据,并按照 规定的期限到财务机构核验,按期限上缴收入。

用票单位应按票种设置票据登记簿,如实反映收费、罚没票据的 购领、使用、结存情况,并定期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

收费、罚没票据在启用前,应当检查票据是否有缺页、漏页、重 号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向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报告。

开具的票据必须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印章齐全。

如填写错误,应另行填开。

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保存其各联备查,不得涂改、挖补、 撕毁。

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吋查明原因,声明作废,并写出书面报告, 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处理。

第十四条己开具的收费、罚没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 一般应为五年。

个别用量大的票据存根存放五年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收费管 理机构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

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票据存根,由有关部门(单位)负责登记造册 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核准后销毁。

第十五条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原则上由财务机构负责使用,各科 室(单位)因业务需要,经领导批准方可领取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范围使用票据,严禁 以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代替收费票据使用。

领用新票据前,各科室(单位)先将旧票据上缴财务机构,待财务 机构到财政部门核销旧票据后,再领取新票据。

第十六条撤销、改组、合并的单位和收、罚项目己被明令取消 的单位,应按规定办理“票据购领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

单位购领尚未使用的己取消收、罚项目的票据,由单位负责登记 造册报同级财政收费管理机构批准后销毁。

任何单位不得私自转让、销毁票据和“票据购领证”。

第四章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财务负责人岗位职责制度

1、 负责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综合管理本级及本部门的计财工作, 监督本系统严格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 制定的有关规定,严守财经纪律。

2、 组织编制并督促执行本级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年度财务收支 计划。

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 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 认真实施财务监督。

对违背预算程序、分配程序、拨付程序、借贷程序及其他违背财 经纪律的事项,严格把关,拒绝受理。

4、 定期分析本级和本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外资金收 支两条线情况,认真考核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益,组织直属单位内部审 计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5、 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

6、 审查本节位对外提供的一切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

7、 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督促完成上级部门或同 级财政、审计、统计、物价、税务等部门交办的财务、统计等工作, 配合完成内部各业务处室涉及计财方面的有关事项。

8、 负责本系统财会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参与研究本系 统会计人员的作用和调配。

9、 负责处理本单位与其他部门之问的经济业务关系。

10、 与本单位负责人没有直系亲属关系。

第十八条总账会计岗位职责制度

1、根据批准的财务收支计划或年度预算,及时编制年度月分经 费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组织和供应资金。

2、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科学设置各种会计账册。

区分资金渠道,认真做好各类资金以及各类资产的记账、算账、 对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坚持做到 及时记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

3、 严格加强会计核算,定期检查、分析并汇报本部门及其所属 单位的财务计划和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保证各单位按预算、有计划 地使用资金。

定期考核各类资金使用效果,及时向领导提出加强财务管理和会 计核算的意见和建议。

4、 严格划清资金渠道和各项支出性质,认真进行会计监督。

通过对各户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逐笔审核,及吋发现和处理违 纪行为和各种不规范行为。

定期清查各类财产物资,建立健全资产档案,按规定及时审查和 处理(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财产物资的添置、计价、调拨、变卖、 报损、报废等事宜。

及时清理和结算本局各类债权债务,及时催收各种上交款项。

5、 负责按期编制、汇总和报送本级、本单位各种会计报表。

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会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6、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会计帐薄、 会计报表及其他各种财务、会计资料,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未经 批准,不得对外公布各种会计资料。

7、 做好本系统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和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九条出纳岗位职责制度

1、 严格区分资金渠道,熟练掌握各类费用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 坚决执行规定的预算报批程序和经费报销程序。

2、 熟练使用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准确及时支付各项费用。

3、 熟练使用市财政非税系统,准确开具非税票据,并记录、核 对己上缴财政和各项收入,及时拨冋暂存款等资金。

4、 认真审查各种原始单据,对不真实、不合规的原始单据坚决 不予受理;对手续不全、内容不完整或报批程序不规范的凭证必须在 更正、补充后才予受理。

5、 根据合规的原始单据,及时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坚持逐日 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 严格坚持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库存现金余额控制 在规定范围内,定期核对现金余额。

7、 按规定程序处理并及时结算各种暂付款项,逾期不结算追究 其责任。

8、 认真保管好各种印章、空白收据、银行支票及其他有价证券。

领用空白收据和银行支票必须履行批准程序,办理领取和注销手

续。

9、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 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不能和会计机构负责人有直系亲属关系。

10、 承办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条稽核员岗位职责制度

1、 协助审查本级及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预算计划。

2、 负责逐笔复核本单位各户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对复核签 署的一切凭证负责。

3、 定期抽查各户账簿记录。

4、 复核各种会计报表,并对复核的报表负责。

5、 承办财务检查和财务监督的相关工作。

6、 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专项财务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章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第二十一条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要 求,设置总账会计科H和明细账会计科H。

第二十二条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取得或填制、审 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第二十三条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设置、启用、登 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辅助账, 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账、结账、错账更正。

第二十四条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定期编制和报送财务报 告。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说明。

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 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第六章、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调整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 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部门负责人负责监交。

第二十六条会计人员在办理移交手续前,必须及时做好以下工 作:

1、 己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 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 经办人员印章;

3、 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

4、 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 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票据、文件、其他会计资料 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部门,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还 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及有关资 料、实物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淸册逐项移交,接 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

1、 现金、有价证券要根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

不一致时,移交人员必须限期查清;

2、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 缺。

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 责;

3、 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一致,应当编 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 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4、 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实物等,必须交接清楚;移 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 进行交接。

第二十八条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监交清册上签 名或者盖章。

移交人员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 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会计年度终了后,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立卷,确保会 计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第三十条及时编制清册,填写交接清单,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 保管。

第三十一条设置归档登记簿、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借阅登记簿。

第二十二条会计档案的借阅:

1、 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特殊需要 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

2、 外部借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经会计主管 人员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 单位内❖咳嗽苯柙幕峒频蛋甘保???崛浦鞴苋嗽被虻/涣斓既 伺?己螅?娇砂炖斫柙氖中令;

4、 借阅人应认真填写档案借阅簿,将姓名、单位、日期、数量、 内容、归期等情况登记清楚;

5、 借阅会计档案人员不得在案卷中乱划、标记、拆散原卷,也 不得涂改抽换、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后 方能携带外出或复印原件);

6、 借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按期如数收回,并办理注销借 阅手续。

第三十四条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凭证、报表、帐簿、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的销毁按《会计档 案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

1、 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 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2、 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 审核;

3、 计算机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 机内会计数据;

4、 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十六条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对操作人员的密码严格管理,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授权操作会 计软件;

2、 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3、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 录操作时间、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第三十七条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 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 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保存双备份;

2、 对正在使用会计软件的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 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升 版和硬件更换;

3、 健全必要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第十八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1、 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 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 式的会计数据;

2、 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专人管理;

3、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 对会计档案双备份的应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 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复制, 防止由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 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 损、散失和泄密。

对任何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 行为,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6、 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 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和带出单位;

7、 借阅会计资料,应当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 记录;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 止感染病毒。

第七章往来款的管理

第三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活 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本单位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的款项。

单位往来款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暂付款、暂存款、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借入款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 款等。

第四十条健全应收账款台账制度、催收责任制度、年度清查制 度、坏账核销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往来账款核算行为。

建立债权债务责任追宄等制度,督促财务及相关人员及时清理往 来款项O

第四十一条 对各单位往来款项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查清各 种往来款的性质、类型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情况,分清责任, 强化措施,依法清收,依法处理相关账务。

第八章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收入的管理

1、 各项收入中国家规定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要专款专用。

收入与支出有对应的,要划清界限,避免相互挤占、挪用。

2、 其他收入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坚持“先收后支、量人支出、 自求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依据规定,结合 本单位实际,编制其他收入年度预算,纳入本单位的收入预算,实行 统一的预算管理。

其他收入要及时入账,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的财务管理,任何科室 (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私设“小金库”,不得设置帐外帐,公款私存。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1、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

财务机构汇总各科室(单位)上报的季度月份用款计划,分“款”、 “项”来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财政部门。

财务机构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拨款,并结合事业计划完成情况、资 金余存情况来拨款。

2、 拨入专款的管理。

要按照专款的用途使用,不得挪用。

财务机构在收到专款时分别设置账户,并单独组织会计核算。

要按照拨款单位的要求,及时报送拨入款的使用情况和事业成果 情况的报告,项目完成后专项办理报账手续,余款按照拨款单位的要 求处理。

3、 事业收入的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收费项G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擅自设立 收费项目,自己确定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缴纳税款;使用财政部门和 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取得的收入及时入账。

4、 各项收入都要统一纳入财务机构管理。

各相关的科室(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帐外帐,私设“小金库”。

第九章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行政单位支出的管理

1、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保证人员经费和 日常工作开展的必须开支。

2、 加强经费项目使用情况分析,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 出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3、 严格专项支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单独设帐、专门核算, 及时监督资金支出、结算等情况。

4、 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监督控制制度,依据经批准的预算和相关 规定审核办理各项支出。

5、 有计划并结合实际业务进展安排资金使用,既要节约开支, 又要讲求支出实效。

第四十五条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1、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事业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2、 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在各项事业支出之间保持合理的支出结构,要控制人员经费 支出,增加公用经费支出,促进事业活动的不断发展。

4、 划清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的界限。

一是达到基木建设额度的支出,报请相关部门从基建投资中安 排,不得挤占事业经费;二是由个人承担的支出,不得由单位负担;三 是不得将应列入经营支出的项目列入事业支出,也不得将应列入事业 支出的项目列入经营支出;四是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 出,不得计入本单位的事业支出。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由XX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制度自年月日起执行。

【篇4】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成因(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但是国有单位内部控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而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大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证券业务一度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少数高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致使公司资不抵债,经营风险剧增,不再具备继续经营的条件而走向破产。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发展初期,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由于其产权十分明晰,老板都自觉地实施内部控制。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的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部审计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产权不明晰,公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好的根本原因,由于其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导致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2.没有形成法律制约的大环境,单位也没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致使一些人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例如原湖北省驻港司总经理金鉴培就先后挪用公款1.34亿港元到澳门44次进行豪赌,重庆万州移民局出纳员王素梅先后37次挪用三峡移民款136万元狂赌。这种情形的出现,说明单位长期甚至是从未认真作过账款的核对,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3.人员素质低,这是内控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



二、有效内部控制应达到的标准及必须解决的难点(一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的标准
1.控制范围要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2.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3.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要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4.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难点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
2.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



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关键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任重道远。
3.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志、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4.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



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对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由于使用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它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



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2.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因此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3.有效控制舞弊、犯罪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



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制度建设的措施1.完善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原有的会计机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并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种。前者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后者可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2.完善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对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它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等。系统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分析、排除



并做好记录;而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方面。
3.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输出的各
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它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包括:(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4.做好电算化人才培养工作
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并为此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科技队伍,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总之,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使之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的



状况等还没有完全改变;财务账目不实、采购和销售环节暗箱操作、生产经营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对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1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法》第一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的交全稳定。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木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也相应地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下作的固有特性,有的单位虽有内控制度却执行不严,有的单位连起码的内控制度都没有制定,更谈不上实行有效的内控措施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则务支出失控,会计信急失真等诸多弊端。

1.1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有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检查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走过场,内部控制降格为放在抽屉里,挂在墙上的纸介质。由此造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不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库存现金严重超限额及超范围支付,随意核销债权债务,接受票据不合规、财务公开不明细等。

1.2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许多单位在形式上建立岗位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重复,管理层次混乱,不相容岗位没有相互分离等现象屡见不鲜。

1.3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或者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往往采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偷逃应缴国家税费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随意进行会计处理,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会计指标的可比性极差、1.4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





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1.5内部审计没有发挥自身作用
还有一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且有些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不能正确审计和鉴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主要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认真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和权限;不坚持内部审计准则和原则;不遵循内部审计基本程序;不能正确运用审计方法;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
2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2.1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合法证明,是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在事业单位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问题并不少见:一是白条白纸或其他非法凭证;二是虚假无效发票;三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甚至出现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因此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



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2.2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2.3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



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2.4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2.5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
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结语
单位负责人应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体系、预算管理体制体系、监督检查体系为切入点,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给予进一步规范,以消除管理漏洞。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在内部牵制基础上建立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范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手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合理、奖励得当;二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三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二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三坚持惩处公平得当;四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第二章奖励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五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六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的;
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八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九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十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十二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十三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第九条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在本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二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市或者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有其他显著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一等功;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条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人事局审核或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式样,由人事局统一监制。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



奖励。奖金数额由财政局、人事局共同商定。第三章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一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二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三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以上处分;
四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第十九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由所在单位或承办机关以文件形式(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1向主管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按照管理权限由行政任免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第四章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一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二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第二十二条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一警告处分满半年;
二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三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四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第二十五条解除处分的程序为:一由本人提出申请;
二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三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四将解除处分决定(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2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年度的奖惩情况报送重庆市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推荐访问: 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培训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培训材料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