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精选文档)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29 11:40:05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精选文档)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2篇

第一篇: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量规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

  

  

  

  摘要:量规作为蕴含“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教学评价工具,不仅是作业任务的评分标准,也是探索知识的指南针;
不仅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也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保障,是突出教师职业性培养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广泛使用。为了设计科学有效的量规,其评价元素应具有约定性、差异性和不可再分性;
评价标准应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权重分配合理、等级明显以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此外,美国CU大学教育硕士培养范例为量规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设计和运用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量规;
教师教育;
设计原则;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3-0055-06

  收稿日期:2014-03-18

  基金项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11YJ18)。

  作者简介:彭熠(1975-),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美国卡梅隆大学(Cameron University)教育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量规(Rubric),也被译作评分细则或评价表,通常在对主观性较强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被广泛运用,尤其在美国教师培养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而在国内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量规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和方法缺乏深入理解,导致量规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一、量规的概念内涵与蕴含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对量规进行过许多相关研究,如Marzano[1]、祝智庭[2]、焦建利[3]、钟志贤[4]等。从他们的研究可以总结出量规的概念内涵:首先,量规被教育界视作科学评价的重要工具;
其次,量规具有一定的评价准则和形式结构,融定性与定量评价为一体;
最后,量规根据学习目标并针对学业绩效而制定。

  教育评估指的是在教学中使用总结性或形成性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测试,同时为促进教学提供建议。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学过程中目标、教学与评估之间的关系。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看,这三者都属于课程的范畴:教学内容的确定由课程目标决定,是书面的计划的课程;
教学组织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是实施的行动的课程;
而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的评价和测试,是评价的课程。

  

  

  

  

  

  

  

  

  

  

  如图1所示,教学目标、教学指导与教学评估这三者之间不是单向的直线型关系,而是双向的环型关系,表明目标、教学与评估这三个环节紧密联系,互为影响,尤其教学评估是课程目标的实现与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性质量保障手段。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这三个环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制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指导、对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评估往往以总结性评估的形式出现,对教学并无直接影响。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评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是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也为教学实施提供有力指导;
对学习情况和学生表现进行评估不仅提供了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不断改进调整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这两种教学理念影响下的评估的作用和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如表1所示。

  专业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指导与教学评估,而采取何种评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课程的角度来看,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会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作业、课程任务和活动,所有这些项目的成果即是该门课程的评估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评估不仅是测量学习成果的工具,也是教学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优秀的教师都应深刻理解评估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选择、设计并实施合适的专业评估方式;
正确分析并运用评估结果以促进教学。正如著名多媒体教学设计专家梅耶(Richard E. Mayor)所强调的: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开发评估工具,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即了解学习者经过学习后产生的变化[5]。因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量规日益被教育教学专家视作科学评价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二、量规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量规在教师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作业任务的评分标准,也是探索知识的指南针;
不仅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也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保障。

  首先,量规是激发学习潜力的发动机。量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如何改进和提高学习的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无需采用排名次的方式就可以帮助他们直观地判断自己的学习是否取得了进展或成功。学生只要严格按照量规逐步、逐项地完成所有要求,就完全可以得到期望的分数。因此,量规就如同一个个阶段指引着学生不断进步,也如同发动机激励着学生发挥甚至超越自身潜力,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

  其次,量规是探索知识的指南针。量规是项目任务的步骤要求和作业内容的逻辑描述。学生不仅通过量规了解项目作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而且在量规的指引下实践着项目作业的各个步骤和要求,真正体现了“做中学”,这对具有实践性特点和职业性要求的教师培养尤为重要。一个高效用的量规蕴涵着清晰的预期学习目标,及时为教师与教育决策者提供各种反馈信息,促使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学与教的反思,指引师生共同努力探索知识。

  再次,量规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一个高效用的量规可以充当学习者和教师沟通的桥梁,使各方之间的力量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教师通过量规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传达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学生通过对量规的理解和使用达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量规并不是对学生保密的评分标准,也不是只针对教师评分才使用。相反,通过任务前的量规公布和解释、任务中的量规使用和释疑、任务后的量规评价和总结,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学习团队,在量规的指引下共同探索知识、提高教与学的能力。

  最后,量规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保障。顾名思义,量规是可衡量的标准化要求,要求具体、精确、量化。长期围绕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主要聚集在教育缺乏标准、无法衡量之上。教学是门艺术,而量规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教学兼具科学性特性。以教育硕士为代表的教师教育,想要获得如同医学、工程学硕士一样更高的社会认同度和专业水准,在培养过程中就应该更加强调量规的作用,加强对量规的设计与运用。

  三、量规在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运用――以美国CU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为例

  首先,量规作为重要的评估工具贯穿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所有课程中广泛使用。尤其针对档案袋项目的量规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日趋完善和成熟。以教育硕士“中学教育”方向为例,其人才培养档案袋所包含的量规项目覆盖所有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体现了不同类型项目任务和作业的评价要求,如表2所示。

  以上七项量规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项目作业,既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如论文、文献综述、教案编写等,也有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项目,如教学观摩反思报告、教学实践反思报告、档案袋项目反思报告与成长分析论文等。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些不同类别的量规从不同角度促进了课程教学,确保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同时,不同课程不同项目作业的量规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共同实现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如“研究导论”课程布置了五个项目作业,虽然只有两项需要放进人才培养档案袋,但针对所有五项作业都制定了详细的量规,分别是:研究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证研究文献评析和教学观摩。这些项目作业非常巧妙且富有逻辑地将开展研究的步骤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将教育研究的各个步骤完整地做一遍,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如何开展教育研究,而不是脱离实践的理论灌输。除了单门课程的量规各有联系之外,专业各课程之间所有作业项目之间也是紧密结合、互为呼应,如文献综述、教案编写、研究论文、教学实践等项目在多门课程中都有相应要求,其量规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这种联系,也反映了教育硕士项目中各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针对各课程各项目作业的量规设计详细清晰,可操作性强。下面将以最具代表性的课程论文量规为例探讨量规的设计特点。

  论文写作是任何学科专业任何学位培养的必需要求,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索某个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与学术性教育学硕士学位不同,教育硕士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运用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教育硕士项目的论文写作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实证研究。表3是教育硕士专业课程“中学教学法”的课程论文量规[6]。

  “课程论文量表”对论文写作要求与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量规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评估标准由八个项目构成,每项的满分为10分,其要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格式和规范要求,包括长度、编辑、参考文献及引文四个项目,对论文的写作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类是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包括研究主题、导论、正文以及结论四个项目,基本上按照论文写作的逻辑顺序排列,详细地提出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具体明确,富有指导性。每个项目根据完成情况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三个等级;
第二部分为计分标准,教师按照达到“合格”与“优秀”的项目个数来对论文进行总体评分,7-8项达到“优秀”获10分,依次类推。

  为了确保每项任务和作品都能达到最好效果,帮助学生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各课程的教师针对每项任务、项目和作业精心设计了详细清晰的量规。教师以量规为标准对每项作品进行评分,当学生将电子作品上传到电子档案袋时,每个作品相对应的评分量规也已由教师上传到系统。教师随即根据量规的标准和要求,对作品的每个部分、每个要求、甚至语法和格式进行分类、详细的评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估的精确性、公平性。评估量规不仅是教师评分的标准与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极具指导作用的清晰标准与要求,可操作性极强。

  四、量规作为教师教育评价工具在我国的设计原则

  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有效载体,量规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放在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评价设计一直是难点和弱点。“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形成一以贯之的路线,其中,教学评估往往难以顾及甚至最后被放弃”[7]。量规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特定的标准,形成多主体、多维度评价。在日常教学中,设计一个量规并不难,难的是量规设计的效用性问题。一个高效用的量规应在评价元素(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的设计上遵循以下原则:

  (一)量规评价元素的设计原则

  首先,评价元素应具有约定性,包含影响评价绩效的所有重要元素。量规是一种评价标准,也可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某种合约。因此,在制定量规的评价元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可能对教学绩效产生关键或重要影响的元素,在评价进行之前,师生双方有必要充分讨论评价元素并达成一致,教师随即按照预先的“约定”进行评价,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对于未包含在量规之内的评价元素。

  其次,评价元素应体现差异性,根据综合情况灵活地设定评价元素。量规的评价元素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环境、作品性质等各种情况合理设置,体现不同任务和作品的评价特点。如在设计“课程论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品的评价元素时,要考虑选题、结构、语言、参考文献等方面;
在对“教学观摩”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进行量规设计时,就要侧重于经历体验、沟通交流、资源利用、时间分配等方面的评价元素。

  最后,评价元素必须具有不可再分性,即评价元素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太笼统空泛。比如在设计“课堂教学实践量规”时,“教学能力”这个元素就太笼统了,因为教学能力又可分为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管理等许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仅凭教学能力这个元素, 很难划定评价等级,也很难获取具体的改善教学绩效的反馈。

  (二)量规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

  首先,评价标准应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科学评价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开发和运用评估工具,来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在量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如何通过编制量规的方式帮助教师从简单的量化百分数或等级分数作出评估的习惯做法中摆脱出来,将定量等级判断和定性描述两者相整合,从而对学习程度与效果做出全面精准的评价。如“中学教学法课程论文量规”中,既需要针对各评价元素的定性描述,也要有具体分值的定量等级,定量与定性标准的有机整合使评价更为精确。

  其次,评价标准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或重要性合理地分配各评价元素的评价权重。以电子课件的制作为例,如果教学目标是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术,那么需要增加技术、资源利用等评价元素的权重;
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PPT展示课程论文,则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元素的权重就应设置得高一些。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因此各评价元素权重的分配直接影响着量规评价的客观性。

  再次,评价标准必须等级明显、易于区分,评价等级需准确涵盖或反映评价元素的范围。有些评价元素的衡量可以用简单的两级指标――“是”或“否”来评价,而有些则可能需要用多等级来衡量。在量规设计中,极易存在元素评价等级差异不明显、模棱两可的不足。表面上看,各个评价元素的衡量标准似乎很清晰,但在具体操作评分时,却发现难以真正体现评价等级的差异,从而对评价的可信度产生直接影响。

  最后,评价标准应具可操作性。在描述量规评价标准时,应当使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抽象的和概念性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时,如果标准的描述是“学生具有很好的文献综述能力”,那么这一标准则显得非常空泛,无法操作;
而如果标准的描述是“所有观点与主张都基于文献研究,并体现个人的独立性、批判性思考”,则就要明确具体得多,而且有可操作性。这是量规最为重要的特质之一。

  综上,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量规作为现代教学评价方式,有必要在教育硕士等教师教育项目中广泛运用;
同时,指导教师有必要加强对量规的学习和认识,掌握量规的设计原则及其实际应用,以确保中国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rzano,R.J.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grading that works[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9:62.

  [2]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20.

  [3]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法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1):30.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 2007(10):43.

  [5] Mayer R.E. Applying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2010:94.

  [6] M.Ed.Graduate Programs Handbook.Camer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第二篇: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如果我们依然守着旧的教学方法不改,将会落后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必然要进入教学领域,并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转变这种教育模式,我认为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这四种模式。

总的来说,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
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学习环境,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才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
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和控制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
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调控教学,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信息社会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及使用信息等高层次的能力。随着知识概念的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被看作是认知领域的最低层,教学的重点则放在提高高层次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我们实现这一新知识概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它能以自己的技术优势表现信息,化大为小,化静为动,用新的时空观念展现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有效地揭示事物或事件的实质。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整合进老师的教学资源中。显然,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知识平台,吸引着学生不断主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并学习信息,很好的改善学生认识事物过程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应用,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具体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观念。这就要求我们中青年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推荐访问: 试论 教育体系 作用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新闻教育对新闻传播学形成发展的促进作用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