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启明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

时间:2022-07-26 22:06:03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于律己,供大家参考。

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黑格伯爵公馆进阶营”后续报道之“尊重”篇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内的家长和老师时常教导孩子们要尊重长辈, 爱护幼小, 与人交往要礼尚往来, 这既是一种礼仪, 也是生活习惯。

 然而, 在西方社会中, “尊重” 一词还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与表达, 它不仅仅体现在“尊老爱幼” 方面, 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空间距离、 情感表达以及相互理解。

 心中有“他人”

 在本次进阶营活动中, 孩子们感受颇深的就是加拿大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这种利他主义在西方文明礼仪中显得格外重要。

 尊重他人, 不仅只是一种礼貌标准, 更多是体现了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的良好秩序。

 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 以免打扰他人的休息; 乘坐扶梯需要靠右侧站立, 以免影响后方乘客正常行走; 起身离座时要留意身旁, 以免造成对方的不便……这些看似很细微的举动, 却是西方人所顾及最多的行为举止。

 “他人意识” 在他们的心里早已生根发芽, 事事都会顾虑到他人的感受, 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良好教养和优秀品质。

 反观国内, 我们似乎从未在意过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

 我们随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而毫不自知; 我们随意在游览地点摆放物品、 占据他人休息地方而毫不在意; 我们不顾周围环境而肆意聊天, 毫不顾忌旁人感受; 我们占用了别人的物品而毫无知觉……这些所谓的“小事” 在西方社会中, 被看做是缺乏教养的“大事” 。

 若按照顺序排列, 西方人会把“他人” 摆放在第一位, 自己则排在其后。

 任何场合、 任何环境, 都要尊重他人的意志、 意愿以及生活习惯, 不能随心所欲, 更不能损人利己。

 这是他们对于“尊重” 二字的理解和表达——扩大了尊重对象的范围, 提高了尊重范围的层次, 加深了尊重含义的理解。

 所幸的是, 我们的小营员们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 从最初的不适应、 渐渐理解、 接受, 直至最终把它归属于自己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他人意识” 。

 从独断专行, 到体谅他人;从无所顾忌, 到有意收敛。

 他们会反思:

 如果我这样做, 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呢?——这就是身处西方社会所教导给我们的、 全新的礼仪规范:

 给他人多一些便利, 与自己多一分尊重。

 手中握“自律”

 如果说, “他人意识” 是礼仪上的规范准则, 那么, “自律” 就是约束规范的自我评价标准。

 所谓自律, 是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在没有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 要求自己达到理想的行为准则。

 在与西方人的接触当中, 我们发现, 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很高, 即使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 他们依旧按照既有的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例如, 在没有红绿灯的交叉路口, 车辆行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驶过; 乘坐公交车时排队按先后顺序上车; 排队等候用餐、 结账等时, 耐心站立, 不急躁, 不抱怨。

 有人说, 这也是礼貌的体现。

 然而, 在礼貌的背后却体现着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

 这种无形的规范守则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井然有序、 不急不缓的节奏, 令人感到舒心且安全。

 由此, 小营员们在这里学会的另一堂礼仪课程就是——自律。

 由于国内的教育环境崇尚专业学习, 孩子们对于这种从未接触过的规范模式感到颇为陌生, 甚至难以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

 每当到了早晚休息时间, 他们会顾及他人的作息表, 说话轻声细语, 尽量避免打扰到他人。

 这个细微的变化正是源于“自律” 精神对他们的鞭策——别人正在休息, 不能因为自己一人方便就影响大家。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这种精神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追求的美德之一, 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也一直强调自律精神, 却没有发展到普遍实践的层面。

 从“黑格伯爵” 所设置的八大活动体系的教学目标上看, 严苛的“自律” 精神与牢固的“他人意识” 是社会精英型人才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尊重他人, 严于律己, 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自己未来之路铺垫下一切可以发展的可能性; 严于律己, 自我约束, 才能够具备抵制一切不良诱惑的基础, 从而有助于自身的不断塑造与完善, 可以说, 这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更是成为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

推荐访问: 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